叶赫布的历史渊源
叶赫氏族部落分支众多,因分布在叶赫河(今吉林省梨树县)的那拉而得名叶赫那拉。女真娜拉家族中,有同姓娜拉和异姓娜拉之分,这是相对于女真正统娜拉家族而言的。叶赫那拉族属于异姓那拉族,而另一个贵族乌拉那拉族属于同姓那拉族。
叶赫那拉“叶赫那拉”原意是野鸭河流域的阳光家族。那拉族在金代以前就已存在,分布在南至长白山以东的沿海地区。元末明初,金朝贵族那拉氏的后裔那其布鲁起兵反元,在今吉林省中部建立呼伦国,并以明朝名义册封为塔山卫。这个州就是后来的呼伦四部的前身。明朝永乐至洪熙时期,呼伦王国吞并了原女真锡伯部(今吉林省双阳河流域),势力范围延伸至今吉林西部白城辽源代。有一部分那拉族迁到那里,即被陆路称为叶赫那拉,所以这部分那拉族后裔被呼伦王国的其他那拉族视为“叶赫同姓”。后来的叶赫部主群,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一个纳拉家族的祖先,并不是来自呼伦王国正统的纳拉家族。叶赫部主叶赫那拉,原籍蒙古土默特部,原姓土默特。这个家族的祖先身世是依附于蒙古女真人还是女真人蒙古人,史学界众说纷纭。这个叶那拉家族最早的祖先名为‘兴根达尔可汗’,兴根达尔可汗的后代在明中叶景泰年间带领其家族在呼伦王国叶河部被收养,改姓那拉家族。后世通过联姻等政治手段逐渐继承了叶赫部的统治权力。因为最初来源于土默特的姓氏,所以呼伦王国的其他纳拉家族称之为“叶赫”,与叶赫的其他纳拉家族有所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