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杀家法”——奥斯曼帝国的休闲史

最近看了一本书,《视界之主》,直译是“视界之主”,中文版书名是《奥斯曼帝国休闲史》。

因为在土耳其生活了几个月,对奥斯曼土耳其文化有所了解。比如今天的土耳其继承了不到六分之一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但是看了“杀亲法”那一段,还是觉得奇怪,莫名惊讶,觉得有道理。

1444年,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统治者,你可以算是中国的皇帝)颁布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法律:杀亲法。

这个法律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旦老苏丹去世,即位的新苏丹将处决他所有的兄弟姐妹。

估计已经有人明白了,这无疑是为了维护政局稳定。权力的春药太猛,太诱惑人。看看中国自秦朝以来的历史就知道了。有几个兄弟互相吃?首先,秦二世做了这样一件事。后来比较有名的有唐太宗的李世民,明太祖成祖的朱迪,清世宗(雍正帝)的胤禛,还有野史中关于宋太宗赵光义杀其弟宋太祖的宋太祖的传闻。真的是历代都有。进入皇室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在诸侯之间,甚至是他们的亲属之间,就像陷入了现代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先背叛往往是有益的,但所有的背叛往往都是两败俱伤。

但是这个系统有问题。你想想,苏丹一般都是多妻多子的。一旦你下定决心要成为王子,别人就不会处于惊慌失措的状态。只要你登基,别人都会死。最好是在你登基之前造反或者试图杀了你。

这个不难解决,因为这个法律的执行者可以是皇帝本人,也可以是老皇帝。比如,塞利姆一世即位后,执行了祖父穆罕默德二世缔结的“杀亲法”,派兵追捕王室剩余男性成员,杀死了哥哥考尔库德和5个侄子。后来,塞利姆选择他的儿子苏莱曼为王储,他杀死了除苏莱曼一世以外的所有亲生儿子..苏莱曼一世无愧于他父亲的眼睛。他继承王位后,成就超过了所有的前任。甚至欧洲人也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苏莱曼一世”。然而,晚年的苏莱曼听信了宠妃的闲言碎语,将王位传给了一个酗酒的儿子。

你看,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这种奇妙的制度,其实是用很小的代价带来了巨大的收益。那就是牺牲少数精英,主要是自己的亲人,来换取内部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在外忙,必先安”。你要是天天跟老婆吵架,我看你还有心思工作。精彩的“杀亲法”并不精彩,因为这个制度的存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从14世纪初兴盛到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存在了六个世纪。

中国有句古话叫“路虎百年无福”,由此可见,祖先为游牧民族的奥斯曼帝国采用的这种奇妙的“杀亲”方法是有效的。

所谓“路虎百年无运”,是中原王朝的精英们总结出来的,意思是草原帝国百年无国运。

其实这也是一个制度问题。草原帝国因为条件有限,无法发展大规模农业,更好的生存方式只有一个,“抢”。虽然《孙子兵法》说,“兵乃国之大事”。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以草为生,不受农业束缚的游牧民族来说,打仗恰恰是成本最低的。常年打仗会影响政权转移制度。既然要一直打下去,那大哥肯定特别能打,所以不能出现继承人是孩子的情况。所以游牧民族进化出了“兄弟兄弟”的方式,即大哥死了,二哥继位,三哥四哥...已连接。

下一个问题来了。一般一百年左右,几个兄弟要么战死,要么老死。这一代人已经死了。下一代谁会是可汗?我的儿子们认为我的父亲是第一个出汗的人;第二个家庭的儿子们认为,当你完成你的转变时,我们几乎会死去;五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想,爸爸刚去世,我们继承更合理...而且家里每个孩子都不是一盘棋,也是别有用心。那么,下一代必然会发生内乱,中原王朝也没有必要做什么,就自行崩溃了。这就是“路虎百年不遇”

奥斯曼土耳其的前身是起源于中亚的游牧突厥人,他们很痛苦。他们同时代的塞尔柱帝国、拜占庭和伊尔克汉德都经历了王位继承和打败他们的帖木儿帝国引发的内乱。于是他们摸索出了一套看似奇妙却很有用的“杀亲”。

但是,我知道你想问,他们为什么不制定中华民族“长子”的继承制度,明明更先进更人性化?

夏朝出现了父死子继的身份继承制度,主要表现在王位继承上。

商朝前期实行兄弟姐妹继承制,后期实行父死子继的继承制。这种商代早期特有的历史形态,曾被法国孟德斯鸠写在其代表作《论法的精神》中。

周朝的继承制度以父死子继为主,两者之间有兄弟关系,吸收了夏商身份继承制度的一些特点,具有独创性。由于西周实行一夫多妻制,西周确立了皇位长子(妻子所生的长子)的继承制度。

秦律记载了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

到了汉代,长子继承制度进一步完善成熟,明确规定长子可以继承爵位,否则将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从皇权延伸到爵位,长子继承制得以普及。汉代以后,这一制度得到完善。从夏朝的萌芽到汉代的成熟,长子继承制经历了2000多年的历史。

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历史只有6个世纪,不到20世纪的三分之一。

中华民族是农耕文化。人口定居,收税容易,可以形成稳定的中央财政,使得中原发展成为周朝以后的官僚帝国。

官僚帝国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君主和官僚,分工非常明确。君主的首要职能是象征合法性,其次是具体工作。即使君主起作用,也不能绕过官僚体系,随意发号施令。所以中原君主的能力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皇位继承的稳定性。只要继位秩序稳定,官僚成名,帝国就能正常运转。

所以,为了保证继承顺序的稳定,继承人的资格必须是唯一的、容易识别的、没有争议的,所以长子的资格是最容易达到这种认识的。就算大儿子还是个孩子,也没关系。作为合法性的象征,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因为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官僚制度。

游牧民族则完全不同。因为地域的限制,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农业,不可能建立城市聚落,没有聚落就很难形成文字,更不可能发明先进的工具。按照“文明”的现代定义,有“文字、城市、金属工具”三大特征。他们没有任何文明,所以制度建设一定是最原始的。

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自行发展,必须与相应要素同步推进。“杀亲”的最终目的是集权,这需要大量的工作。

看看秦始皇吧。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他正式推出了“郡县制”。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道路规格,把全国的贵族都迁到咸阳,没收了天下所有的武器。同时,他在十年内六次全国巡演,最后死在了游行队伍上。不要小看文字、度量衡、道路规格的统一,意义重大。比如出门买菜,有的说重量,有的说盎司。你开心吗?文字不统一的帝国行政指示怎么办?有些东西是人们日常感受到的,并不知道,但同样的东西用久了,思想统一就有了基础。

而奥斯曼帝国则一直有着很深的游牧文化痕迹。苏丹每占领一个地方,往往会把这块土地让给贡献最大的人。基于这种封建部落制度,其成熟度自然不如中华民族的郡县制。同时,各民族也不能真正融入一个整体,缺乏帝国认同感。

更何况奥斯曼帝国的这种模式会导致财政困难。圈地收税很难,没钱办事很难,不仅对个人,对国家也是如此。如果皇帝能镇压那些虎视眈眈的兄弟,第一件事就是有钱,只有有钱人才能给你打工。

在华夏大地,直到安史之乱,战争导致人口南迁,稻作技术才开始广泛应用,江南成为帝国内部最重要的经济区。唐朝开始进行一次重要的财政制度改革——将以前的含税劳务费和粮款统一为钱款,货币财政走上历史舞台,使皇权真正有了对抗的资本。

就算钱的问题解决了,也要等。直到另一种技术的广泛使用——印刷。为什么?你看,在印刷术普及之前,能看得起书的都是皇亲国戚和贵族家庭,这些人也是最有颠覆动力的。

在宋代,印刷儒家经典成为一种社会商业活动。知识传播成本大幅下降。以前只有皇族贵族才能看得起书,现在很多普通人也能看得起书。这样一来,宋朝的皇帝就可以从老百姓中大量选拔和任用人才,文官集团也走上了历史舞台。

你看,有了全世界对皇权和命运的了解,有了足够的钱和与之斗争的人,一个制度就能稳定运行。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这篇论文从一个奇妙的定律开始——“杀亲”,有奇妙的道理。这个体系低成本的维持了奥斯曼帝国的运转,持续了六个世纪。那些发展不出这些奇妙规律的游牧民族,往往只有一百年的运气。而一个成熟的系统需要方方面面的要素,除了时间的累积发酵,还有地域因素,不仅有心理学知识,还有财力和人力的支持,有时还要靠技术进步,等等。所以,以后第一时间看到你想骂一个制度的时候,你要知道制度背后有很多无法回避的困难。

本文也参考了石勇先生的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