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民族英雄

1,徐达

徐达(1332-1385),汉族,字天德。周豪·李中(今安徽凤阳东北)出生。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元末,徐达加入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是淮西二十四将之一。郑铮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败于鄱阳湖之战。次年,他被任命为左。郑铮二十五年(1365),惠始攻取淮东,两年后攻克平江,灭了张士诚。不久就当上了鲁将军,和副将常遇春一起出兵北伐,推翻了元朝的统治。

洪武元年(1368),入侵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军中国事,太子小傅,魏国公封。他谨小慎微,善于治军,一生为军队服务,为明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徐达去世。封中山王后,谥号“武宁”,赐中山尹一冢,命立墓碑语。它还享有祠堂和肖像英雄庙。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大天王”之首。

2.周瑜

周瑜(175-210),公瑾庐江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军事家、名将、周易之子、祖父和叔父都曾入仕于太尉。长得壮,有姿色,气质娴雅,江东有“错歌,顾”之语。

周瑜与孙策交好,在兴平二年(195),助孙策渡河,攻刘右。建安三年(198),与孙策正式平定江东。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孙权继位,周瑜派兵参加丧事,作为汉卫和长史张昭掌管许多事务。建安七年(202),曹操担起交付质安的责任,周瑜谏止质安,粉碎了曹操夺取江东的企图。

建安十三年(208),曹骏驻江东。周瑜为孙权分析曹操兵的四害,劝其抗曹。后来率军联合刘备,在赤壁大败曹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为汉末“天下三分”奠定了基础。后来率军在南郡之战中击败了曹仁和黄旭的联军,拜大将军为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210),提出取蜀之策,联合张鲁、马超,再以襄阳为基地侵占曹操,使北方有利可图。他在赴四川途中病死于巴邱,年仅36岁。

正史中,周瑜是“雄壮”、“儒雅”、“真正的天才”。他既有民事技能又有军事技能,他是吴栋军队取得军事胜利和分离主义地位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孙权称赞周瑜为“王佐之都”,范成大称赞周瑜为“天下英雄,江左风流丈夫”。当宋徽宗追他为平陆时。位列唐舞寺六十四将,武松寺七十二将之一。

3.戚继光

戚继光(1528,165438+10月,12-1588,65438+10月,5),南通、朱蒙人,祖籍山东东平。明朝抗日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戚继光风流倜傥,爱读书,世袭国防总监。他与余等人一起抗击倭寇十余年,消灭了祸害多年的倭寇,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卫北方,打击蒙古部落内部犯罪,确保了北方领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

以战功,迁左都督、少保、太子太保。万历十年(1582),内阁首辅张病逝,调任广东。万历十三年(1585),戚继光被弹劾,召回老家。万历十六年,六十一岁死于家中,武义,谥号。

著有《姬晓新书》18卷、《练兵实录》等著名军事书籍14卷,并著有《治之堂集》。同时,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师,他改革和发明了各种火兵器。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的水陆装备优于敌人;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可攻可退,可守可守,是一项有特色的军事工程。

4.梦露

吕蒙(约179 ~ 220),汝南县皮夫(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华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的名将。

早年依附妹夫邓当,与孙策并肩作战。他因勇敢而出名。邓当死后,吕蒙掌管本部,向司马表忠心。孙全通事件后,梦露逐渐受到重视,从破黄祖之功开始,又封洋子为中郎将。自破曹仁于南郡,自破朱光于宛城,皆欠庐江太守之恩。

占领荆州南部三郡,计划攻占希望。在逍遥津战役中掩护孙权逃跑。在汝虚与魏军对抗。官拜左禁卫军,从将军。鲁肃死后,梦露代守禄口,攻打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他为醴陵公爵。

建安二十四年(219)末(220年初),病逝,享年42岁。

吕蒙是最早提出吴栋攻打关羽的人。针对关羽监守的荆州,梦露于215年攻下三郡,219年又攻下三郡,最终增加了吴栋的疆域,实现了“全靠长江”的夙愿。他好学的事迹成为中国古代力学的代表,相关典故有“三日别”、“相见恨晚”、“乌夏梦”等。

5.刘明川

刘铭传(1836九月七日-1896六月5438+十月12),第三省人,本名大千山人,因排行第六,满脸麻子,人称刘六麻子。他出生于安徽合肥(今肥西大仙山下),清末淮军重要将领。

1864年,授直隶提督。在无锡战役中,中路的淮军在太平军黄子龙手下俘虏了2万多人。先后在黄陂、威县、寿光击败东辇军。后来,他向李鸿章提出了一个计划,要他带领西捻军到黄河、运河和图海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围攻后,明军与西捻军决战,致使西捻军全军覆没。为了接收平西捻军的所有功勋,他被提升为一等兵。1884年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在淡水等地挫败了法国舰队的入侵。

1885年任台湾省省长。他在台湾任职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洋务改革,如训练新军、修建铁路等。煤矿的开辟,电信的建立,邮政的改革,航运的发展,台湾省贸易的促进,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台湾省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省的国防日益巩固。

它为台湾省的现代化奠定了深远的基础。后来加了兵部尚书的头衔,辅佐海军军务,1891辞职。他的治台策略和理念,后来被日据时期的台湾省总督府继承。他是推动台湾省现代化的先驱,被誉为台湾省洋务运动之父、台湾省现代化之父。1896 65438+10月12死于安徽六安刘新圩。

给太子太保。他之前的作品有《刘庄苏公祭》、《大前山宅诗》。2011 04月12日,刘铭传的遗体安葬在家乡。

6.常遇春

常遇春(1330 —1369),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颜衡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十五年(1355),加入朱元璋,自请前锋,苦战克敌,尝能使数十万人,遍布天下。军队说经常有几十万,官员管军务,又是太子,少有保护,封了湖北护国公。

洪武北伐中原的第二年,在军中猝死。他只有四十岁。他用宋太宗失去高丽王赵普的故事,作为追赠给宣德靖远功臣易云、开复仪三司、上主丞相太保、中书,追赠开平王、谥号忠武,实至名归,享有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