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是指
广义的执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管理国家和公共事务中,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
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实施法律的活动,也称行政执法。
大数据时代法院如何开展执行工作?
执行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关键,是保护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最后一公里”,不仅关系到社会正义的实现,也关系到司法判决的权威和司法公信的建立。现实中,执行难已经成为长期制约法院发展的痼疾。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并强调:“牢牢把握信息化发展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执行领域的广泛应用,完善网络化、自动化的执行查控体系,推动完善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惩戒制度,实现执行方式的历史性转变”。
为了主动融入大数据时代,法院系统正在推进信息化建设,执行工作也必须抓住机遇,利用好机遇,积极转型。在思维方式上,要捕捉现在,预测未来,树立两种思维:一种是“超前思维”,即注重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一种是“落后思维”,即注重对数据的享受和利用;其次,在工作方法上,要学会如何让数据告诉未来。不仅要让抽样取代小数据和大数据中的所有数据,还要利用好大数据在挖掘和应用中带来的效率优势,甚至在如实上报和准确上报中提高大数据关联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是一切司法活动的信息,反映的不仅是司法的规律,更是时代的内涵。大数据时代对于法院执行的意义在于,它要求法院执行部门全面掌握大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分析数据,挖掘数据,享受数据,使用数据,从而服务于执行工作,支撑立案审判全过程。诚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必然趋势。在“司法为民”的司法主线下,重视数据、尊重数据、利用数据、保护数据成为法院执行部门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