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台福地在哪里?
穿过牌楼,进入狭窄的关帝巷,几十级台阶之上,可以看到一组金碧辉煌的仿古建筑。这是一座著名的古城和古文化胜地。
这个地方就是府城三峰之一的宝儿山。唐朝的都城、宋朝的都城、元朝的元帅府都坐落在山上。人们习惯把政府官员尊称为“台”,所以这里叫“琼台”。琼台得天独厚的说法由来已久。观察大象的人曾说,中国大陆的阳刚之气渡海潜入南方,最早聚集在琼台之下,所以被称为“福地”。也有人说海南的地形很像缩头乌龟。宋太祖害怕它伸出头来威胁王朝的统治,所以他把国家移到了有缩头乌龟的地方。宋神宗宋茜六年(公元1073年),在府城设立琼观绥靖部,负责全岛政务,以遏制局势。因此,当时人们把这个地方叫做琼台。明朝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海南卫指挥杨仪在山顶立“宝儿山”石碑,在山南立“琼台福地”石牌坊。明朝弘治初年(1488),包儿山被村民挖开,修建关帝庙。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张巡路,按民心所向,恢复琼台福地。乾隆四十三年(1778),琼山县王著安刻“琼台”二字作为记载。后来,在弗莱土地上修建了关帝庙、文昌阁、圣母院、祭坛、戏台、石牌坊,成为文人墨客游览的地方,也是普通百姓祈福的故乡。
明朝永乐元年(1403)在山之南修建的琼台福地牌坊等建筑,已经淹没在茫茫历史中。1999原琼山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历史文化名城”。在琼台福地旧址上,重修了琼台福地纪念馆,重修了关帝殿。新建的福地轩、琼台阁、东莱画廊、戴茜画廊组成了琼台福地纪念馆,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和热闹。
石阶通往琼台福地,九级石阶一台,* * *二十七级台阶三台。福地亭建在第三个露天平台上。在这个高台的两个胸墙上,有一个栩栩如生的水龙头从墙上露了出来。台阶两侧和高台的石护栏上,每个柱头上都有一只姿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石狮,与对面同方向的有十五对。每块有对称栏杆的栅栏板外侧都刻有花草;每块栏板上刻有唐代至清代琼州一位文官武将或文化名人的浮雕,有邱_、海瑞、、、薛原、、谢豹、吴典等30人,刻有籍贯、官衔、生平事迹及评价词。
这些海南精英,才华横溢,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叱咤风云,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这么多浪漫的人物打破了朝代的界限,不分时空,这是福地的荣耀,也是海南的骄傲。
福地轩的神奇之处在于大门前的两根盘龙石柱。两根石柱对称镂空,雕刻一条龙。有民间传说中神话人物的雕像站在用石柱盘起的龙上:曹国舅用玉板,用铁打,韩忠礼用鼓,张骑驴,用笛子,何仙姑用竹帽,蓝彩鹤用大拍板,韩湘子用花篮,鲤鱼跃浪,花草虫鸟相对,口含佛珠,眼睁,整个龙象即将飞起。雕刻精美的石柱内容丰富,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石匠匠心独运,雕刻技艺无与伦比。
大门东侧有两块琼山县令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所写的“琼台”二字。据说这个板块是在1999重建的时候从地下挖出来的,已经断成三段了,然后在这里恢复重建。
穿过两边挂着“琼台胜景遍天下,福地丰碑耀海南”对联的大门,一座青翠的竹制庭院出现在眼前,两廊墙壁上嵌着许多石碑。庭院北端,青瓦、红墙、红柱、红栏杆、雕花窗、红灯笼,使二楼重檐的琼台阁显得格外壮观。斜山式屋顶背面,两条长龙蜿蜒向小塔,重檐四角,各守护一只自我表现的石麒麟,使中国特有的静阁充满动感和活力。
琼台阁后院有一堵墙,金龙在墙中间巨大的金字“福”上翩翩起舞。有“文景”和“武威”两个小门,开在墙的两侧,通向关帝殿,连接奕譞、一阁、殿殿,而这面墙就是关帝殿的照壁。
绿檐装饰成“针”字形,雪白的墙壁中间有一个巨大的金龙盘浮雕,左右横写“忠”“仁”“勇”四个字。金色浮雕体现了龙文化的特点,金色大字是对关帝性格的准确概括。照壁前放着一个两米高的宝塔形三脚架。二三层有六个上翘的屋檐,挂着风铃。清风徐来,叮当作响。
院内铁树郁郁葱葱,左右回廊墙上挂着三幅一米见方的关帝主要生平事迹黄杨木浮雕:桃园许愿、封金、单刀赴会、刀劈阎良、刮骨疗毒、刀劈蔡洋。这些在中国都是耳熟能详的故事。
金碧辉煌的关帝殿位于庭院的北面。坐在寺庙正殿的红金神龛里的是“九尺长,两尺长;如果脸像个沉甸甸的枣子,如果嘴唇涂上了脂肪;丹凤眼,卧蚕眉:英俊威严的关帝。只见他右手抚着长长的黑胡子,左手拿着一幅画卷,泰然自若,聚精会神的在看书。双手持金印的关平,一手持大刀,一手持剑的周仓,分左右殿。关公、关平和周仓的雕像都是用进口的菠萝蜜木雕刻而成的。在关帝庙的山墙中间,还有一条从青山上雕下来的吐水龙。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朝拜、祭奠,生日、纪念日来祭拜的人更是摩肩接踵。
关帝殿左右各有两座寺庙,分别是妈祖庙和观音寺。沿海地区的人崇拜海洋的保护神妈祖,想生孩子的人崇拜观音。这两个寺庙也是香火鼎盛。一庙两庙并列,这在其他地方很少见。
琼台福地建筑保留了古代的风格,位置整齐,结构对称,雕梁画栋,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化气息浓厚。
地址:
海口市琼山区镇文庄路一条南北向的小巷,关帝巷内。
门票
不需要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