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关中指的是哪个地区?
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xi、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人(2015年末)。
关中紧邻秦岭,渭河穿境而过,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的地形屏障,易守难攻。自战国以来,就有“一国四封锁”的说法。因此,在汉代,张亮用“千里金城”来概括关中的优势,说服刘邦将其作为关中的都城。
战国时,张仪把“连横”的计划告诉了秦陈,称赞关中“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战车众多,百业攻坚,田地肥沃,积累丰富”。
他还说,“这个所谓天府之国,也是天下霸主”,比成都平原被授予“天府之国”称号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自战国时期郑国渠修关以来,关中已成为物产丰富的风水宝地和帝王之都。
扩展数据:
1,历史发展:
《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中提到,始皇帝在各地造大宫,说:
“关中有300座宫殿,关外有400多座。”
这里的“关内”和“关外”是由函谷关界定的。当然,“关外”指的是函谷关的外侧,“关内”指的是函谷关的内侧,而不是其他一些关隘之间。
秦汉时期有关中与关外、关东与关西、山东与关中等多组对比鲜明的地名,汉代也有关内侯、关外侯等称谓,包括地名和称谓。
最典型的例子和函谷关的衰落有很大关系。西汉有一位船将军,杨府,出生在函谷关以东的新安县。他有过几次战功,却觉得家在关外,很不光彩。他“以身为外族为耻”,写了一封信,乞求用家财将函谷关东移,让自己成为关中人。
汉武帝为了照顾他,特地把函谷关遗址往东移了三百里,相当于把杨的老家新安县划入了关中。于是,今天的函谷关就有了新旧两个地址。
这个例子说明,在西汉时期,划分“关中”与“外关”以及“关中人”与“外关人”的主要依据是函谷关的位置。
汉武帝迁都函谷关,导致豫西弘农地区纳入“关中”地区。这种地域划分的遗风直到唐代仍有影响,当时的关内道包括了弘农地区。直到北宋统一,全国重新划分行政区,弘农地区才彻底脱离陕西,回归河南。
西汉移民后,函谷关在东汉末年被曹操改北。地势不再像以前那么险要,军事价值也比先秦时期差了很多。再加上西部潼关的崛起,函谷关逐渐衰落。
汉代以后,陕西东部门户的军事攻防战主要围绕潼关展开。出自函谷关的地名“关中”,也经历了从汉代到宋代的漫长转化期。
宋代以后,这一地名的提法,随着秦、豫两大行政区辖区的重新划分,不再包括豫西的弘农地区,取而代之的是潼关以西的地区,这与我们今天的认知完全一致。
2、古代的“天府之国”:
关中位于陕西渭南潼关以西至宝鸡市宝鸡峡以东的地区,即xi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书中称之为“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四块之地”。
自西周以来,13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1100多年。另外,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黄河流域,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渭河流域。关中地区不仅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也是历史上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
据《前汉书》第四十卷记载,张亮建议刘邦定都关中,说“伏关中左有信,右有蜀,良田千里...这个所谓的黄金之城在千里之外,是天府之国。”
成都平原在公元208年左右被称为“天府”,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到四川是“天府之国”,比关中的“天府”晚了500多年。
四川“天府之国”的名称最早见于陈子昂的一篇文章,比关中“天府之国”的名称晚了800多年。
从先秦到元明时期,关中地区一度被称为“天府之国”或“天府之国”,但清朝以后,就没有人把关中地区和“天府之国”联系起来了。
百度百科-关中
百度百科-关中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