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地理位置的历史演变
邮政编码:222000
地理位置: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陇海铁路尽头,东临黄海,北接山东,南依长江、淮河,背靠东海第一风景区云台山。
面积:总面积7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881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465万。
区划:辖东海县、赣榆县、灌云县、灌南县、新浦县、海州区、李安运区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其中,新浦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经济发展
连云港是全国首批14沿海城市之一,全国49个重要旅游城市之一,江苏省四大国家风景名胜区之一,举世瞩目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一条纵横全国的国道主干线开通后,连云港将成为全国45个公路枢纽中心之一。连云港到北京、上海、宝鸡、武汉、广州、济南、南京都有火车,交通便利。连云港空中航线1987开通。目前通航的航线有连云港-广州;连云港-厦门;连云港-沈阳;连云港-大连;连云港-成都;连云港-温州;连云港-上海。连云港建于1933,距今已有64年的历史。目前已建成36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8个,设计靠泊能力3.5万吨,实际靠泊能力达到7-8万吨。随着潮水,654.38+10万吨顺利进出。目前港口年吞吐能力可达8500万吨,港口已与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30多个港口发生贸易往来。到2008年,港口吞吐量将首次超过6543.8亿吨。
新中国成立前,经济基础相当薄弱,人民生活极端贫困。1949年连云港人口1638万人,国民生产总值16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9亿元(按90年不变价格计算),其中农业总产值占87.2%,粮食总产量27.8万。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连云港已从传统的农业经济时代进入经济基础日益雄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科技实力逐步增强的工业经济阶段,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经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从65438到0998达到58.8%。经过50年的努力,该市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门类,如化工、医药、电子、纺织、机械、建材、食品等。半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中小企业改制比例超过70%。更多的城乡企业走上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资本经营多元化的道路,加强了对公有资产的控制,所有制结构也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国有、集体、个体、个人都有。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农业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多种经营快速发展。全市形成了水产、水果、木业、棉花、蔬菜、肉类加工等行业,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雏形。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养老、医疗、住房、失业等多项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企业转换机制的外部条件有了很大改善。解放前,连云港的城市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道路满目疮痍。解放后的50年里,投资近40亿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明显改善。公用事业全面发展,供水、供电、供气、生活环境都愿意接受啤酒?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路作为主要枢纽城市的地位开始确立,邮电通信快捷便利,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桥头堡,将发展成为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为特色的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国际港口。
对外贸易规模继续扩大。截止1999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资项目2000多个,数十家国际知名公司在连云港投资发展。实行改革开放20年来,全市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出口创汇年均增长20%以上,达到1.999,出口商品供应总额达到41.9万美元。这个城市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1999,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10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62万美元。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发展,1.999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71.76万美元,完成外贸营业额6831.00万美元。连云港正面临着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议程21世纪》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列为首批可持续发展优选项目;《中国海洋发展规划》明确将连云港列为三大海洋特别开发区之一,加快了连云港海洋经济的发展。根据国家对连云港的发展规划,在不久的将来,连云港将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环境优美的旅游中心、现代化交通枢纽和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国际海港城市。
连云港位于太平洋西岸,中国沿海中部。具有季风特征的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适宜,四季分明。境内地貌多样,山海河湖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素有“享山河之恩,渔盐之利”的美誉。这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连云港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1999总产量280万吨,油料总产量2600吨。人均粮食600公斤,居江苏省第一。连云港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成粮食、油料、烟草、水果、茶桑、出口蔬菜、肉禽蛋奶、对虾养殖、紫菜生产加工基地100多个。其中,东海县位列全国肉类百强县,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赣榆、灌云成为省级秸秆养牛示范县;灌云棉花产量居全省前列,被誉为“白云之乡”;灌南县因其泡桐产量居江苏首位,被誉为“泡桐之乡”。此外,连云港的紫菜产量和海蟹养殖量分别占全国的1/2和2/3,是“紫菜之乡”和中国最大的海蟹养殖基地。农工商一体化发展迅速,建立了中日合资味千如意有限公司、中韩合和食品有限公司、中日合资山木紫菜有限公司、东海果汁厂等一批农工商一体化龙头企业,形成了新的养殖、加工、储运、贸易体系。连云港如意集团从65438到0997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股市第一只著名的农业概念股。云台山产的吴韵茶是江苏三大名茶之一。珊瑚菜和镶金玉竹是江苏罕见的名菜。海州湾是中国八大渔场之一,前三岛是江苏省唯一的海宝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9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84.99亿元,财政总收入171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639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051元。“十五”期末,连云港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工业化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过渡,实现人民生活由低水平小康向相对小康的转型升级。到2010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接近江苏省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投资环境
连云港是中国八大著名海港之一。一直是中原西北最便捷的进出口岸,是陇海经济区对外开放的东大门。港口有40多个泊位,年吞吐能力3500万吨。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个港口进行贸易往来,承担了大陆桥90%的过境集装箱业务。它已被国家确定为处理亚欧大陆桥过境集装箱的主要港口和基地港口,第三代和第四代集装箱码头正在建立。1993建成中国最长的海堤大堤,总长6700米,形成30平方公里的优良港池,可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100个,为建设亿吨大港奠定了坚实基础。
连云港市辖赣榆、东海、灌云为开放县,三县16乡镇为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乡镇。以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的一批国家级、省级开发区初具规模,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建设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中国议程21世纪》将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列为首批可持续发展优选项目;《中国海洋发展规划》明确将连云港列为三大海洋特别开发区之一,加快了连云港海洋经济的发展。在省级高新园区中,东海县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赣榆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州湾旅游度假区、连岛商贸旅游区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成为吸引外资的热点。截至1999年底,全市根据国家对连云港的发展规划,共批准外资项目2000多个。
历史和文化
连云港古称渠县、禹州、海州,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秦汉以来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东游此地。公元前212年,他在海州孔王山下设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通往海外的门户——秦东门,使连云港成为与嘉峪关、山海关、镇南关遥相呼应的四大开放关口之一。
在中国沿海港口城市中,连云港的文物最丰富,历史最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6.5438亿+年前,连云港市虞山附近就有人类活动。4-5万年前,金平山区也出现了古代人类活动。1979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唯一有明确地层关系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其南麓桃花涧和东海县附近的大贤庄。金平山区还有10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二建遗址是中国原始农业最早发达的地区之一,是5000年前中国东方民族的中心——少昊遗址。1986连云港市中云乡藤花落发现的史前城址,是一处典型的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年。1979发现的“将军崖岩画”,长20米,宽11米,是目前我国沿海地区唯一一幅反映原始农业部落生活的石刻岩画,对研究我国民俗和艺术史具有极其宝贵的参考价值。在孔王山南麓,有一座长15.6米,宽9.7米的摩崖造像..经专家鉴定,确认为东汉艺术珍品。它是中国最早的摩崖佛像,对研究中国佛教史和外交史具有重要价值。
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连云港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珍贵的遗迹。据《左传》记载,鲁17年(公元前525年)秋,孔子“问官于雍”,孔望山以观沧海闻名。现在孔望山上还有一个“问官台”。秦始皇出巡到渠县,在渠山(今金平山)设置了的东门。秦方士徐福,赣榆县徐福村人,被秦始皇派往日本。吴承恩晚年写了以云台山为背景的神话小说《西游记》。晚年,李汝珍在海州写下传世巨著《镜花缘》。其他如晋代的陶渊明,唐代的李白,宋代的苏东坡、石、沈括、李清照、辛弃疾,元代的,清代的吴、林则徐,近代的朱自清等。,大部分遗迹还在,遗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