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鼓楼的历史有多久了?

北京钟鼓楼始建于元代至正九年(1272)。它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的时间中心,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据著名历史地理专家侯仁之编撰的《北京历史地图集》记载,当时,钟鼓楼位于元朝的中心。据《析天津录》记载,钟楼“四亭三檐,钟挂其上,声远闻。”后来毁于大火。现存的北京鼓楼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钟楼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两年后竣工。

明代北京的钟鼓楼是两座单墩式建筑,位于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

鼓楼原名“郑起楼”(意为齐晋、木、水、火、土、孙、月)。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重修宫殿时。建筑高46.7米,建在4米高的砖石桥台上,四面呈斜坡状。

钟楼应该和鼓楼同时建造。据《皇城重修钟楼碑文》记载:“皇城地安门以北,有飞檐杰阁,其翼如浣茹之美,为鼓楼。塔略北,拜基的是钟楼。它来自古老的。钟楼被大火严重烧毁,所以被废弃了。”大意是钟楼在鼓楼略北。鼓楼和钟楼历史悠久。但钟鼓楼已多次毁于雷火,没有重建就废弃了。直到清乾隆十年,为了防雷防火,才建成全砖石结构的钟楼。

北京钟鼓楼虽然几经翻新重建,但一直负责为整个城市报时。

随着清朝的衰落,民国的建立,钟表的引入,钟鼓楼逐渐失去了为古都报时的功能。但“击鼓定钟,撞钟报时”的方法,直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于1924年离开紫禁城,才被彻底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