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历史是什么?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布了《奏校条例》,科举制度于1905年消亡。从此,中国的现代教育进入了历史舞台。

直到清朝灭亡,高等教育的规模都很小。当时,中国只有24所高等院校。高校招生对象是具有中专学历的学生。考试科目包括外语、语文以及物理、化学、文学、历史等文化课。

1936年,中国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个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申请多所大学或者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从65438年到0952年,我国建立了高校全国统一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更能体现公平,满足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65438年至0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主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拯救了中国的教育,拯救了整个中国。

扩展数据

1977恢复高考时,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政治,文科和理科都考政治,文科和理科都考五门,总分500分。

1983才把英语列入必考科目,后来理科增加了生物。1995取消生物、地理高考,名义上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不仅没有减轻负担,还导致地理、生物知识差。

于是几年后,生物和地理恢复高考。后来高考改革进行了分省命题、高校自主招生等改革措施。高考科目也变化很大,各省差异很大。

比如除了语文数学和外语,有的地方考小综,有的地方也考大综,有的还包括学业水平测试作为招生参考。

百度百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