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知乎的人都很赞或者很喜欢Kindle?

目前使用的是Kindle Touch,购买于2012年7月。我很喜欢Kindle Paperwhite(因为没有床头灯,支持Kindle的LED灯一直贵在20元)。前天在新西兰看到一家电器店的广告,Paperwhite将于2月中旬到货。虽然他是个差生,但是Kindle的价值真的不是用它的价格来代表的。再努力几个星期。

Kindle是我留学后入手的第一个电子设备。

当时我在一家乳品店工作,工作还是比较轻松的。我属于那种努力工作,按小时计酬,接待客人的工作。但正是这个特点,让我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份工作,作为我在外面的第一份兼职。

7,8,9,10,11,12,1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用Kindle度过的七个月。我很努力,一周大概要工作5天,每天6-8个小时,一边上学。

以下是我七个月的读书清单,都是用Kindle Touch。

英雄(中)孙晓

孙晓,隆庆的世界(中)

《潜规则》(中)伍肆

伍肆的血酬法则(中)

《明朝那些事》(中)当年的明月

黑暗时代(中)刘未鹏

《白夜》(日)东野圭吾

嫌疑人X(日本)东野圭吾的奉献

“恶意”(日)东野圭吾

黄金时代(中)王小波

万历十五年(美国)黄仁宇

中国大历史(美国)黄仁宇

资本主义和21世纪(美国)黄仁宇

《娱乐至死》(美国)尼尔·波兹曼

(明)王阳明传

菊花与刀(美)本尼迪克特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高鹗

《昆仑》(中)凤歌

沉思(古罗马)奥勒留

悟空(中)的故事现在在哪里?

论语(中)-杨伯钧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

沉默的大多数(中)王小波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学史(下)曹天元

《白马啸西风》(中)金庸

平凡的世界(中)路遥

《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

《人生》(中)路遥

丑陋的中国(中)柏杨

邓小平时报(美国)傅高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钱穆

负责任的说,这些书几乎为我重建了一个世界,它们的载体就是Kindle。

每一个热爱文字的人都应该感激印刷术,因为印刷术让这些人类的精华流传到了后代。在Kindle之前,我们用纸作为智慧的载体。每次看完一本直入我心的书,我都会拿在手里看很久。我知道我不仅爱上了书中的智慧,也爱上了这一堆钉在一起的纸。

书是这样,Kindle也是这样,所以我赞美她。

优越感:指表现出轻视或自负的品质或状态,是一种自我意识。(百度百科)

所以如果说优越感,我们一定要清楚,其实是一种自我意识。所以“知乎很多人用Kindle都有优越感”这个话题其实是个伪问题。作为个体,我们能够并且只能知道的是,我们是否对某件事有优越感。至于别人在这件事上是否有优越感,我们无从得知。所以与其认为别人对某件事有优越感,不如承认自己对这件事有自卑心理。

自卑有两个来源。

1.对题目中提到的事物的崇拜;

2.知识的“自卑感”。

第一个似乎很容易解释。让我们假设一个场景。

在拥挤的北京地铁10号线上,一名男子正拿着一台国产电纸书阅读器。拿在手里有点大,品相不太好。看了5分钟,翻页键不太好用,于是在1秒内猛按了几次这个键,发出巨大的响声,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然后用力过猛不小心摔倒在地,急忙捡起来发现外框已经被碰掉了几块漆,机器已经自动关机。重启后,机器不记得主人刚刚读了书的哪一页。等一会儿看起来像个陌生人。主人拼命点击翻页键,2分钟后终于翻到自己刚刚看过的页面。

然后就黑了!

当然这次不是因为什么技术原因,而是因为机器真的死了...

虽然上面的内容有些夸张的成分,但是下面的句子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的店老板,营销高手,爱书人,以前用的是国产阅读器。后来看到我在用Kindle看书。我拿了一段时间后,坚决换成了Kindle,还说等我熟练了手里的Kindle 4再买Kindle DX。

相对于其他电子阅读器,Kindle自然有一定的“恋物癖”,因为它确实比很多竞争对手更美观、更方便。但与苹果产品不同的是,中国对苹果产品的崇拜更多的是人为的环境因素。IPhone和IPad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收入水平甚至社会地位的标尺,所以苹果系列所承载的崇拜才是真正的拜物教,也就是对物质、金钱、资本的崇拜。

Kindle不是。人们对Kindle的“崇拜”更多的来自于对知识的自卑,这也是上述文章中自卑的第二个来源。

评价一个产品,首先要抛开一切人为因素,从纯技术层面去分析。

这款产品的视觉设计优秀吗?

这款产品的功能易学易用吗?

那么,就要把产品带到现实社会中去,看它是否能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任何趋势。毫无疑问,IPhone在中国的普及符合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人没有的最大趋势。

在一些概念被创造出来之前,人们需要用一个物体来代表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那么Kindle代表什么呢?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求,那么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精神需求。而知识和探索是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

所以Kindle代表的是人类对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现在这种追求只属于那些不仅先富起来,而且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更高要求的人,所以Kindle还没有变得像IPhone那样知名。

跟一个刚吃饱饭的乡下人谈Kindle没用。

跟刚洗完桑拿的土豪谈Kindle也没用。

对知识和智慧的“自卑”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人能在这种自卑中形成对知识的崇拜,然后通过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营销方式,我相信一个伟大的产品不需要大规模的疯狂营销。它所需要的只是发布产品,播下种子,剩下的留给消费者和时间去检验。

IPhone好像没有像山寨手机那样做“998,只要998”的电视广告。

Kindle也是。

亚马逊在业界的影响力不亚于苹果。贝佐斯在发布会上宣布发布Kindle,这是Kindle最大的营销。

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在我开头提到的电子产品商店的每周宣传页上,总有一页是给Kindle的。

最后,我想描述另一个场景,一句话。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坐在自家草坪前,左手拿着一本厚厚的书,右手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

这样的场景在国外随处可见,我想这也是Kindle不需要大规模营销的根本原因。

亚马逊只需要让人们相信Kindle并不比他们手中的实体书差。

在中国,我们需要先把实体书放到人们手中。

任重而道远,而你* * *。

版权?魏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