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好历史课堂讨论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容易使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乏味。学生很难在枯燥的教学环境中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在课堂上树立平等观念,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培养提问和反思的习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认真倾听他们的观点,不要随意否定或批评他们的观点。教师要发挥导师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用实例论证错误观点。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教学活动是单方面的活动。老师无时无刻不在教学生历史知识,而学生只是听,不参与教学活动。为了给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应该改变现有的课堂状况。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视角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会有所不同。历史问题涉及史料面广,教师在课堂上要允许百家争鸣。教师要尊重学生,保持民主的态度,积极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二,精心设置讨论话题
老师在备课前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兴趣。历史课的讨论题要在不偏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尽可能迎合学生的兴趣。教师设计的讨论话题要多样化,有意义。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置讨论话题,可以使课堂讨论更加有效。
教师讨论话题的设计可以多样化。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在课本上看不懂的内容作为讨论话题,可以以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意义作为讨论话题;也可以用课本上的探究题作为讨论的话题。
比如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章,老师可以问:“英国社会有哪些社会阶层?哪些受新路线影响?讨论英国社会阶层与国王的关系。”老师也可以为这一章设计延伸讨论题,让学生讨论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时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问题的权力,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黄海海战是一个历史事件,老师可以让学生为事件本身或者事件中的历史人物设计话题。学生设计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讨论效果。
在实际教学中,讨论的历史话题不仅多样化,而且新颖。新颖的话题可以给学生带来挑战,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讨论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马关条约》的教学,很多老师都是从条约对中日的影响入手,设计话题让学生讨论。题目常规化,不能激发学生探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英国驻华大使的角度,讨论英国驻华大使对条约提出的建议。在激发学生讨论兴趣的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展学生的思维。
第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还有一些辅导书,对历史上讨论的话题都有完整的答案。现成答案容易使学生形成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之前,要熟悉教材和辅导用书,掌握现成答案所涉及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学生收集信息,讨论话题,而不是看答案。教师应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根据史料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历史讨论的话题本身是开放的,有争议的。如果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给学生适当的要求,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老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自主收集史料的题目,比如“作为一个爱国者,你会给清朝皇帝什么样的政治建议来强国”“清朝政府会怎么做才能赢得鸦片战争”“站在清朝皇帝的立场,思考东南沿海和西北边境哪个更适合做防御中心”。这些题目需要学生收集史料,才能有自己的见解。讨论这些话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内容,掌握历史知识,教师有必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备课时精心设计讨论话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都有利于课堂上的有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