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古都北京的历史名朝。
后封姚,人在蓟,在今北京西南。
燕灭后,迁都于嵇,合称燕都或燕京。
秦朝时,京畿设蓟县,隶属杨光郡。
长城
汉高祖五年,划归燕国管辖。
元丰元年,复为杨光蓟县,属幽州。
在开始的第一年,它是杨光国家的首都,因为皇帝的个人分封在这里。
东汉光武改制时,幽州刺史部设在蓟县。
永源八年复置杨光郡。
[1]
西晋时,朝廷改杨光县为燕国,幽州迁至范阳。
十六国后,赵迁回蓟县,燕国改为燕国。
经过颜倩、前秦、后燕和北魏,它保持不变。
隋开帝三年(583年)废燕县。
大业三年(607),隋朝改幽州为卓君。
[2]
初唐武德年间,卓君又被称为幽州。
贞观元年(627),幽州划归河北道。
后来,它成为杨帆时代特使的驻地。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在北京称帝,开国名“大衍”。
唐朝叛乱后,恢复为由卢龙控制的幽州。
五代初,军阀刘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所灭。
北宋初年,宋太宗在高梁河(今北京市海淀区)与辽作战,北宋大败,从此渴望十六州;辽于会同元年(938年)建都北京,开泰元年改名西晋府。
[1]
金代贞元元年(1153),金朝皇帝完颜亮正式建都北京,史称中都,在今北京西南。
蒙古成吉思汗麾下大将木华黎,嘉定八年(1215)攻陷北京,在燕京路设立大兴府。
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更名为中都路大兴府。
元朝九年(1272),中都大兴府正式更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cambaluc和Gambalik),也是元朝的大都。
元朝的大部分时间成为中国的交通中心,这里的交通北至岭北省,东至努尔甘都斯(黑龙江省下游),西至* * *和南至海南。
从这个时期开始,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
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都城,洪武元年(1368)八月将大都路更名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因军事需要划归山东省。
洪武九年(1376),改为北平城宣局本部。
燕王朱迪在靖南之乱后登基,永乐元年(1403),为“行入”(天子行入之地,故称“行入”)而改北平为北京,并在此居住,今北京由此得名。
永乐十九年(1421),明朝中央正式迁都北京,定都顺天府北京,定都应天府。
在明朝仁宗和英宗的一些时期,北京一度沦为存在感,都城恢复为南京应天府。
明清时设立顺天府管辖首都地区,与今天的北京类似,但管辖区域不同。
清兵入关后驻守北京,又称顺天府,是北京的首府,隶属直隶。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入京,签订《北京条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再次进京,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人洗劫一空。
公元1901年,我们在北京与十一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1年10月,民国首都为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至民国十七年(1928),中国北伐军攻陷北京,张兵败东北,北洋* * * *。
民国初年,北京的地方制度还是按照大清制度,称为顺天府。
直到民国三年(1914),顺天府改为京兆,范围和规格与顺天府相同,直属北洋中央政府。
在此期间,北京建立了新的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和协和医学院。
民国十七年(1928)六月,北伐后,首都迁回南京,原京兆地方被废。北京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南京国民行政院。
民国19年(1930),6月,北平降级为河北省辖市,同年2月,重新升格为该院辖市。
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
伪中华民国在此临时成立,北平改名北京。
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军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管北京,改称北平。
北平城的管辖范围比顺天府、京兆和今天的北京都要小,大致包括整个西城区和东城区,朝阳区的大部分,海淀区的南半部,石景山区的南部,丰台区的北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