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第一城是什么意思?十万火急
——南通与当时国内外城市现代化的比较。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在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城市规划”主项时,对“南通”在中国近代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作了如下论述:
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建立一个生活环境的乌托邦。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是一个“国土规划”和区域城市发展规划的宏大纲领。在实践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南通的城市规划建设。1895-1925在中国实业家张謇的推动下,南通开辟新的工业区和港区,发展现代工业和航运,建立多核城市体系,在老城区修建商场、学校、博物馆和道路,进行现代市政建设。
2002年8月,我第一次来到南通。在会见罗一民市长时,我提出了南通是中国近代第一座城市的初步推断。这只是基于我当时有限的历史知识做出的“大胆假设”,接下来的工作就是“仔细求证”。感谢南通市规划局、文化局、博物馆、张謇研究中心等单位的同志们给我提供了很多资料进行更正,后来张謇先生的孙子张先生又给了我一些珍贵的书籍。我不断地获得经验,“验证”的工作也在继续。我目前的基本理解是这样的。
2.1南通与西方当代城市的比较
100多年前,由于西方大城市工业革命的迅猛发展,工人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差。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一些“工业慈善家”开始出现,试图改善工人的生活。比如1816年,罗伯托文成立了合作社公社。1824年,何和他的四个儿子及部分弟子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从事建立新“新和谐”的实验,后来彻底失败;1815年,英国资本家泰特斯萨特建造了萨尔泰尔,于1853年开工,1861年竣工。西方城市规划者称之为“慈善家的住房建设”。PortSunlight建于1887,旨在改善环境,提高工人生活。这些活动接近或早于张謇的时代。据此,张謇还创办了一些慈善和社会公益事业,主要有:1906、1912、南通养老院、1913、南通医院(后期有部分免费治疗)、196554在这方面,张謇是有理想、有实践、有成绩的。
如果把张謇(1853 ~ 1926)和几乎同时期的现代城市规划先驱e·霍华德(1850 ~ 1928)进行比较,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是现代城市史上的人物,都致力于城市。霍经营“花园城市”,探索社会改革之路;张謇经营南通,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探索地方自治的途径,“为中国不能自治的耻辱建立一个新世界的雏形”。但是,他们背景不同,方式不同;从西方城市建设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生产兴起,人口和资本向城市聚集,但居住环境质量下降。霍士等人努力寻找一条全面规划设计未来城市理想发展的道路。霍士写过一本书叫《明天——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再版时改名为《明日花园城》)。后来有批评家在他的《社会》(SocialCities)一书中指出:“长期生活在贫民窟的人有了房子,失业者有了工作,无地者有了房子,压抑已久的能量有了释放的机会。所有这些情况在各地都出现了,现有城市的重建才真正开始,重在探索解决社会问题的技术途径。”⑨。
城市问题最早出现在英国,英国和西欧也率先探索现代城市建设。65438年至0909年,英国出现了《住宅、城镇规划法》(Housing,TownplanningAct),说明城市建设的规划理念和技术有了一定的基础。张謇经营的南通与西欧所谓的“公司城”和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相比,应该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正是在科技落后西方一百多年的中国,在20世纪初寻求现代化的过程中,开始了城市建设的探索。在思想和历史条件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情况下,张謇所建的南通与霍华德(莱奇沃斯和韦尔温)所经营的新城市在时间和方式上相似,在内容和规模上都能分庭抗礼,这是一个奇迹!
试将张謇的城市地域思想与西方城市规划史上的另一位先驱Gajdys (P. Geddes,1854-1932)进行比较。Gajdys认为,新技术时代秩序的实现需要结合城市和乡村的双重目标,并提出要有一个“区域概念”来揭示“大都市”现象。盖主张区域规划,以生物学和哲学为基础,但其成果多为思想理论成果。张謇不仅立足中国国情,统筹考虑城市建设和区域发展,而且是一位有着不可磨灭历史功绩的建设实践者。
霍华德和加迪斯都面临着工业革命后大城市集聚发展带来的各种“城市病”,并努力从大城市解体和区域发展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考张謇的足迹只限于日本和首尔,没有去西欧(不能说张謇对近代西方城市建设一无所知)。他的城市建设思想以中国农耕社会为基础,从村镇到城市发展综合考虑,将分散的村镇与10个城市“整合”起来发展区域,堪称“南通模式”,是中国独特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
2.2南通与同期全国其他城市的比较。
上海、天津等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它们是西方市政规划者用现代技术和中国人之手建造的,促进了中国城市的现代化,发挥了历史作用,但它们不可能是中国早期现代城市建设的代表。青岛、大连、哈尔滨等城市都是帝国主义占领时期修建的;唐山有工业建设,铁路建设等。,在中国早期现代化建设中迈出了宝贵的一步,但城市建设中没有工业、交通、居住的综合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格局。
这里需要提到张之洞。张之洞是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人物。他和张謇都是中国思想家型的实业家。它们各有千秋,所以现代城市史应该深入研究。比如武汉早在1858年就开商埠,英法在1861年就开始建租界,张之洞在189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的18年间实施“湖北新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如办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商业,等等。正是张之洞的开创性工作,建设了近代图书馆、报刊等文化事业,使武汉成为清末民初继上海之后的现代化大都市,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张之洞似乎有更广阔的仕途,在全国和湖北省都有积极的建树。但在城市建设及相关理论方面,张謇的《南通经营》更为典型,也相对完整。
据资料显示,通州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纺织系列大学第一所南通纺织专修学校、宫铃学院均为全国第一。重要的是一系列的建设事业和设施能够在一个地方进行总体规划和相对集中的建设,一个封建的县城在短时间内开始向现代化的城市(也称“模范县城”)过渡,这不能不被认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南通城市及其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行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城乡协调发展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意义重大。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它的积极作用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合理内核的。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第一城”的论断可以从多方面理解: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产物,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外国列强占领下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有意识、创造性地全面规划、建设和经营的第一座代表性城市。
基于以上原因,中国城市史和世界城市史都应该给张謇这个先驱者应有的历史地位。当然,与上述西方先驱相比,张謇对后世的影响似乎还不及此,在中国近代城市史上的著述也不多(连城市建设都不在《张九记》之列),在外国文献中也只是略有报道。这是因为中国社会普遍缺乏对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也是城市建设理论落后、研究不足的表现。
参考资料:
/GB/paper 39/9451/874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