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战:四个镜头带你走进那段应该被铭记的历史。
以朝鲜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历史背景,告诉你那段惨烈的历史。一代吃了五代的苦,一代做了五代的事,一代打完五代的仗,一代立了五代的功。
一.选择
场景一:凌晨三点,老师们还在思考要不要抗美援朝。怎么打?谁在指挥?很难下定决心。
朝鲜战争中,美军领导的联合国军(1。美国,2。英国,3。法国,4。加拿大,5。澳大利亚,6个。新西兰,7。土耳其,8。埃塞俄比亚,9。南非,10。希腊,165438。除了上述出兵参战的国家之外,印度、意大利、挪威、瑞典、丹麦也派出医疗队或医疗船介入,将朝鲜军队赶回三八线,无视中国的警告,继续向北越过三八线。
这是苏联导演的朝鲜战争,苏联正以暧昧的姿态享受着美好的梦想。朝鲜赢了苏联,得到了釜山港。如果朝鲜失去了中国,它不得不求助于苏联来帮助保卫东北。如果美军打到东北,苏联刚好回到东北,如果隔着鸭绿江对峙,那正好中国成了美苏之间的缓冲区,双方都赢。
援韩,新中国告急。抗日战争:我们深刻理解与日本的差距,二战让我们看到了日美之间的差距。面对可以秒把日本打成碎片的美国,我们的国力和科技实力的差距是不可接受的,更何况美帝还有原子弹这个大杀器。出兵就要赢,但不择手段是赢不了的。
没有援助,朝鲜肯定撑不住,中国东北就要被打开了。事实上,当时美帝国主义的空军已经侵入东北空域进行侦查、扫射和轰炸。东北是新中国的鲁尔区,真正的“煤钢联合体”,不可能是前线;国民党将利用朝鲜反攻大陆,大陆残余势力蠢蠢欲动,准备策应东北战事。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保护朝鲜就是保护东北,保护东北就是保护新中国。道理好理解,决心难。其实出兵朝鲜的老师早就拿定主意了,只是谁来指挥还是个问题。党内善于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的有、彭和粟裕将军。因为实力差距太大,以谨慎著称的帅霖明确反对出兵;粟裕将军最合适,当时病得不能下床;关键时刻,谁敢马上横刀,只有彭将军。彭老板深夜来到老师住处,有备而来,带着方案。用山地削弱美帝国主义的机械化优势,用夜战削弱美帝国主义的空中优势,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路,跟老师一拍即合。
该打的仗我们这一代都打了,我们的后代不用再打了!
?
第二,差距
镜头二:影片一开始就用很大的篇幅展示了美帝的综合实力。
空中无数的飞机在肆意翱翔,海里的航空母舰、军舰像饺子,陆地上的坦克、战车一辆接一辆。
影片中,陆战1师(指挥官是奥利弗·史密斯将军,美军10的先锋部队)是美军的王牌。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最精锐的日军,从未吃过败仗。是一个有三万多人的加强师。拥有139坦克,432榴弹炮和加农炮,3000多辆汽车和1600电台。比第九军团的总和还多。尤其是无线电,一个班的美军可以通过无线电呼叫炮兵甚至飞机支援。
后勤保障从基地到饮食,穿皮衣,吃火鸡,吃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美军每次外出都携带大量的物资、武器和炮弹,而且总是伴随着大量的车辆和坦克。以美军的弹药消耗,基本上要靠堆积如山的物资来作战。
另一方面,我们没有空中和海上力量。当初同意苏军提供空军,但在志愿军入朝的最后一刻,苏军临阵退缩,表示不会给予飞机或空中支援。
比起单独陆军,我们入朝是快速机动,基本上没有重武器。主战武器是日本留下的小口径步枪。这种武器是典型的远程,但是杀不死人。影片一开始,7连的任务是护送20个电台入朝,结果途中丢失了8个电台。
后勤保障方面,因为没有空中优势,保障路线被封锁,很难打通。武器弹药和补给基本上都是入朝时随身携带,数量有限。由于时间和战机的争夺,第九兵团(下辖20、26、27增援部队)原本是华东野战军的王牌主力,1、8、9。原来他在东南沿海秘密训练,准备解放台湾省的精锐部队。第9兵团既有全歼美机74师整编的历史,又有山地作战的经验。是临时从南方紧急调过来的。换装前,很多部队都是穿着单衣入朝的。战斗打响后,非战斗伤亡人数严重,第九兵团伤亡19202人,冻伤伤亡28954人。很多队伍根本不上战场就失去了战斗力,以至于后期无法形成优势兵力实现围歼。如果苏军在长津湖战役中出手相助,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大概率会在长津湖交代。饮食主要是炒面和土豆。为了躲避空袭,不可能生火。志愿者吃不到热饭,也没有水。当他们口渴时,他们吃雪。土豆冻得像冰疙瘩。吃的时候要放在怀里加热再吃。由于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补充不足,志愿者大多患有夜盲症,什么也看不见。
志愿者无法供应弹药或物资,后勤车队在路上被炸毁。有些连队甚至惨不忍睹,每个士兵只有三发子弹。长津湖战役,第一波进攻志愿军全部携带武器;第二波攻击不是每个人都有武器。他们拿起在第一波攻击中牺牲了自己战友的武器,冲锋。第三波,都是拿着冲锋枪的政工。志愿军已经动用了所有可用的人,没有一个会退缩的。
老师后来说,跟美国打仗最难的三件事是要不要打,要不要防守,要不要保证后勤。一场没有后勤保障的战争是不会长久的。战争后期,东北人民自发组成担架队和担架营,深入朝鲜战场,抢救伤员,运送物资。
第三,悲剧性
场景三:第九兵团司令员宋走出指挥部,看了一眼室外温度计,显示零下三十多度。他知道还有很多部队没有棉衣,不禁感叹:我们不仅是在和美帝作战,更是在和上帝作战。
朝鲜战争不仅面对世界军事排名第一的美帝,还赶上了朝鲜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夜间气温可达零下三四十度。士兵的脚、袜子、手白得像雪,手榴弹的弦拔不出来,导火索不发火。迫击炮的枪管因为寒冷而收缩,无法射出70%。士兵们的手粘在炮弹上...冲锋没问题,他们不敢在阵地上一动不动地潜伏。战士们穿着胶鞋,零下几十度,每个人的脚都冻得溃烂。胶鞋冻在脚上,根本脱不下来。一脱下来就撕下一层皮,有的战士耳朵冻硬了,一碰就掉,一点感觉都没有!
美军的冬装包括冬帽、花呢制服、毛衣、大衣、羊毛袜、皮靴、鸭绒睡袋。该公司配备了棉帐篷和炉灶。除了一个小汽油炉,每个班、每辆车还有专门的电炉取暖。由于弹药和汽油充足,为防止装备被冻坏,美军规定每30分钟发射一次武器。美军的连队指挥官绝望地告诉疲惫的士兵换下湿袜子,以免冻伤。尽管如此,美军一个营仍有67人在一天内因冻伤无法动弹,其中几人事后被迫截肢。
回来的路上,美军第一陆战师遇到了志愿军的一个狙击连。由于长期埋伏在冰冷的工事里,全连被冻成了冰雕。虽然他们都牺牲了,但每个人都保持着警惕和不屈。这让陆战一师师长大为感叹:这是一支永远打不垮的队伍。
战后,第九兵团司令员宋在给志愿军司令员的电报中,向中央军委报告:严寒给第九兵团带来重大损失:第二十七军第八十师第二四二团第五连,除一名散兵和一名通讯员外,正准备进攻美国第七师第三六五四三八+0团。战斗开始后,公司里没有一个人站起来。打扫战场时,发现连队干部战士全部冻死在战斗队形中,遗体无任何伤痕和血迹。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就是这样组织起来的,还有20个连177团,2个连180团。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曾记录了这样一个悲惨的场景:“中国士兵浑身是冰,仍在顽强冲锋。中国士兵唯一的防冻措施就是用猪油和板油糊住脚以防冻伤,但他们却表现出了人类战争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勇气和意志力。数十万官兵在雪域冰川中跋涉,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穿越冰雹火海。"
战后,美国海军陆战队1师师长史密斯印象极为深刻:长津湖战役中,钢铁部队(美军)与钢铁人民(志愿军)并肩作战。老师们也纷纷评价:我们比钢还气!
据统计,志愿军阵亡人数为654.38+09.8万人(包括伤、病、失踪死亡人数),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阵亡29.28万人(美军约6.24万人,南朝鲜军22.78万人,联合国军其他成员2597人)。战争的惨烈,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很难说。
志愿军靠着上面正确的战略,前面合理的战术,战士顽强的战斗精神,忍受百年屈辱后人人渴望的必胜信念,后方广大群众的支持,在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伤亡人数远远少于敌人。
第四,意义
场景四:中央决策会上,老师做出了出兵朝鲜的决定,并说:一拳打,免得百拳打。
这一拳,打了国威,打了百年和平发展。朝鲜战争是美国第一场没有胜利师的战争。冬天,当那个伤口的血刚刚涌出凝固成粉末被风吹走的时候,志愿军是那么勇敢,那么英勇,勇往直前,打破了美帝200年不败的神话。至此,全世界都震惊了,所有人都无法想象,在南京大屠杀15年后,豫湘桂沦陷仅7年后,中国的军队已经把美军逼到了三八线以南。自身后勤和装备严重处于劣势,以弱胜强是战争奇迹,是人类热兵器战争的巅峰。就连美国陆军参谋长奥马尔·布拉德利(Omar bradley)最终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场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错误战争”。
这场战争之后
中苏在金银岛的局部战争,正是因为中国在朝鲜战争中的强大战力,苏联才不敢冒险对中国进行核打击,与中国爆发全面战争。
越南内战,美军介入,中国通过巴基斯坦告诉美国,如果越过17纬度线,中国不会坐视不管,如果美国轰炸波及到中国,中国将被视为全面战争。美国入侵越南,陷入战争泥潭的二十年间,从来不敢越过中国为美国划的“红线”,因为美国记住了朝鲜战争的三八线。
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没有血腥的战争,没有新鲜血液的洗礼,其他国家不可能对你有敬畏之心!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奠定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也使我们从苏联获得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抗美援朝过程中,苏联决定援助中国156项目,这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次“完整的工业体系在两国间转移”。“156工程”不仅是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是人类工业化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知识产权转移。任何一个项目都有几十万的知识产权,需要的资金量是巨大的。更何况有些东西是你用钱买不到的(想想美国现在的技术封锁),让中国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
抗美援朝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
这场战争奠定了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奠定了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础,重拾了中国人自晚清以来丧失的信心,这一切都归功于“开国元勋们的谋划和无数革命先烈献出生命的实施”。
致敬先辈,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