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王的由来
夜郎故里对竹子的崇拜,以及纪念竹王的活动和遗址,遍布西南各省。福泉郊区的诸王城,远近闻名。诸王城依山而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易守难攻,符合古代夜郎人建城的条件。诸王城下面的河叫“老阳河”,有的中文文献写“老阳河”,也是彝语的中文译名。其实和“程依娜”、“伊诺”、“程依娜”一样,“老阳”很可能是夜郎的谐音。在河的下游一公里处,有竹王花园。据《平遥(福泉)直隶府志》记载,诸王城有竹王庙,而不远处的老阳驿和黄寺则有竹二郎庙。川西邛崃有朱三郎庙,大邑、荣县有朱王庙遗址。在广西的阳朔、三江、凌云等县,湖南苍梧县官巷有一座竹王庙,鄂西恩施也有一座竹王庙。据《太平宇宙》引用的乐山县志记载:“今李三有一朱功,河上有庙,名曰诸王三郎庙。”《武冈县志》有诗:“朱功河岸水茫茫,溪上人争竹王;铜鼓为太阳鸣,竹林为三郎太拜。”不难想象古代祭祀竹王的盛况。贵州镇宁有一个蒙正苗族,至今仍有尊竹王的习俗。在湖南新宁,来自方圆百里的瑶族在每年的夏季节前都会来参加“竹王节”。竹王节第七天,竹林里选了一棵大竹子当王,旁边四棵大竹子,都挂满了彩旗。还有一个用稻草做成的竹王雕像和一个用竹根雕成的面具。根据当地瑶族的说法,他们的祖先是在宋代从贵州的黎平和黄平迁移过来的。可见当地祭祀竹王的习俗是夜郎文化的影响和扩散。
最近有个朋友从成都回来告诉我,四川师范大学所在的地方叫“竹王山”。成都,古蜀之地,彝文称能鲁洛莫,与可乐洛莫(贵州赫章可乐)、德金洛莫(云南晋宁县晋城)、滇藏洛莫(云南大理)并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四大城”。古蜀、巴、滇等国。都与先秦时期的古夜郎国有着悠久的共存历史。杜预,中国文学中的蜀王,是六祖之父。夜郎国是继云南东北部的六祖支和彝族的吴、蜀支之后,由吴、扎诸支融合而成的国家。有了这样的血缘关系,成都竹王山的出现(可能曾经有过竹王庙),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是受夜郎文化影响吗?那还是在西南各民族纷争的年代,夜郎王武力扩张,夜郎人民的战士一度跑到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