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抗日战争的历程

1942年春,日军入侵缅甸。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遣10万远征军援助缅甸,重创日军。4月,战局逆转,中国远征军一方从西边的印度撤出,另一方回国。日军以56师6个联队,2师1个联队,18师1个联队入侵西南门。5月3日,万鼎被提交。4日,芒市被占,龙陵被困,保山被炸。5日入侵怒江,企图占领保山,入侵昆明,觊觎重庆。在这危急时刻,我保卫了汇通桥,毁桥阻敌。36师1028团向保山急进,给了敌人迎头一击。10日,日军占领腾冲。怒江以西我领地相继沦陷。

从5月1942开始,我军2师、36师进入滕北,随时对敌作战。

1942年5月4日,侵华日军入侵龙陵,同时出动54架飞机,对没有防空的千年古城保山进行了恐怖而肆意的轰炸。5日,日军前锋乔装逼近战略要地汇通桥,被我守军有效封锁。6月5438+00日,日军入侵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农田落入敌手。中国远征军第71军在北起劈柴坝,南至三江口,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铺设工事。经过多次对抗,挫败了日军东进的企图,从而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河对峙了两年。在此期间,预备二师和三十六师先后渡江进入腾冲,配合人民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多次给敌人以重大损失。

当时,一度成为中国唯一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切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国空军通过“驼峰航线”运输,困难重重,风险巨大,难以保障。

6月3日1942,敌军在汇通桥西岸集结1000余人,企图进犯保山。300余人赶到怒江东岸,36师迅速阻击,将渡江之敌全部歼灭,使西岸之敌停止东渡。敌人两次侵江,都被我军英勇击退。占领腾冲的敌军(腾冲于5月1942日10时被敌军占领)多次试图渡河东进,均被怒江守军阻挡,但均告失败。云南的局势稍微稳定了一些。

1943年3月,六万中国驻印军队,一边修路,一边打击缅北之敌,也大获全胜。

1943年5月后,36师在怒江西岸腾冲南北夹击,乘虚而入,屡破强敌,多有斩获,给敌以沉重打击。

1943、10年10月下旬,为夺回滇缅公路的控制权和使用权,中国远征军在印度的六个师与英印军队联合向缅北日军发起反攻,取得初步战果。

4月1944,17,充实加强后的中国远征军制定了渡江计划。魏将军率总指挥官在保山马王屯设帐,动员指挥十一、十二军16师,分左右两翼向离开两年之久的顽敌发动。

从1944年5月到11年5月,霍一章将军率领第二十右翼军强渡怒江,攻打高黎贡山,然后经过四十多个日夜的浴血奋战,终于在9月1944日收复了边陲重镇腾冲。战斗持续数百场,全歼龟缩在滕荆全境的日军6000余人。

65438年5月22日至0944年5月22日,宋希濂将军率第11左翼军西进,发动松山战役,以惨烈之势震惊天下。

1944年夏,我滇西远征军协同驻缅北印军进攻。卫司令员下令:以第20军(总司令霍宜章)为右翼,率第53军、第54军、第2预备师、第36师向腾冲挺进;以11军(宋希濂总司令)为左翼,率2军、6军、8军、71军和新28师向龙陵进发。5月11日,右翼军队强攻怒江,攻下高黎贡山所有重要关口。他们战斗了9天。进攻部队在天气恶劣、地形险峻的情况下奋战十多天,日军根据险情构筑基地,迫使敌人溃逃,防守腾冲。敌人利用腾冲加固城墙,修筑堡垒,城旁防守。我右翼部队于8月2日开始围攻,经我军40多天苦战,至9月14日,歼灭顽抗部队2000余人,收复全城。

6月1944日,滇西11集团军渡过怒江,向龙陵推进。6月10日,拉蒙、镇安、龙陵三县相继被攻克。后来腾冲、芒市集结余部反击,但敌人松山尚未攻占,后方道路断绝,补给未续。6月中旬,左翼军放弃龙陵县城,转战松山、湘大、平甲等地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