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微妙——试析北宋和金朝的命运和结局

历史的微妙——试析北宋和金朝的命运和结局

众所周知,公元1127年是宋朝乃至汉族不可回避的年份。这一年,金军南下攻宋,两帝基本不抵抗,开门迎敌投降。宋徽宗和宋钦宗等三千多人被金国女真攻占,北宋灭亡。这是汉族历史上最耻辱的一页。赵构在河南商丘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也就是南宋。令人费解的是,灭亡于北宋的金女真国,在一百多年后被蒙古所灭,但她们的皇帝却不屈不挠,顽强抵抗,直至殉难。两种不同的方式,同样的命运,有什么玄机?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时代背景。

宣和七年(1125),金军大举南侵,金军统帅率领的东路军在北宋义军郭的指挥下直取汴京。宋徽宗匆忙让位给儿子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与蔡京、童贯等贼寇逃往蒙城、亳州(今安徽蒙城)。靖康元年(1126),围攻汴京的游牧民族被李刚击退,退回北方,赵霁回到汴京。年底,金兵再次南下攻破汴京。靖康之春,护送帝徽、秦始皇,连同后妃、皇族、三千余名官员,以及乐师、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御书、世界各州府地图等向北,京都被洗劫一空。所以发生在靖康时期,史称“靖康之变”。

几经周折,赵霁被押解到吴国成(今黑龙江依兰县)。被囚禁九年后,1135因不堪精神折磨,于年底在吴国成病逝,金熙宗将他安葬在河南广宁(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宋金根据协议,将的遗体运回临安(今浙江杭州),由安葬在永历帝陵,祠名为。宋钦宗在公元65438年被迫害致死。

我们再来看看金这边。郑达八年(1231)十一月,拖雷率蒙古军四万南下,经南宋攻下晋南金州。哀宗下令洪雁何达和迁都普安被陕西拦截,蒙古人的战争重新开始。天兴元年(1232)历经三散、周俊、开封府之战。金军主力损失了,他死了,从此再也无法与孟军抗衡。天兴二年(1233),六月,因回德形势恶化,爱宗逃往蔡州。孟军立即入侵并围困了蔡州。十一月,孟珙、江海领兵两万,运石三十万,出兵助灭金,合围蔡州。天兴三年(1234)正月,蔡州已被围困三个月,城内无粮。在库亚早期,爱宗的传说位于洪雁程琳,一个宗室。次日,成林称帝。礼炮声中,蔡州城南已经竖起了宋军的旗帜,众大臣都急于抵抗敌人。宋军攻破南门,孟军攻破西城。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四面八方大声呼喊。金军士兵顽强抵抗,几乎全部战死或自杀。爱宗在幽兰轩自缢,末代皇帝洪雁·程琳领兵在街上厮杀,被乱兵杀死。吴金。近石焚丧尸,收丧骨,葬于汝水。

那么,从这两个时间相近的朝代灭亡的教训中可以发现,朝代灭亡的共同点是:一是政治腐败,内斗严重。北宋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守旧派和维新派轮流上台,为各自的利益相互争斗。以、张为首的维新派与以司马光、文彦博为首的守旧派之间的党争,使北宋政治逐渐走上恶性循环的轨道。反复的党争大大削弱了王朝核心阶层的力量。至于金,经过、两代皇帝的努力,由于后继统治者的昏庸无能和女真贵族的腐败,开始走向衰落。大定八年(1168),朝廷从蒙安选拔禁卫和亲军,“大部分不会弓箭”(《晋史卷·辽史·晋史》)。奸臣的出现如鲁沙虎、蜀齐、普贤万奴等。使晋国的政治形势更加恶化。

第二,随着经济衰退,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我不想在这里探究王安石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评价。就北宋而言,王安石变法确实造成了北宋后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恶化。在李玉民教授的《宋史考证》中,对王安石变法的负面影响有精辟的论述。第四点是:它为后来的当权者开创了先例,利用新成立的机构来推行他们想搞的所谓新法(李玉民的)王安石死后,维新派失去了灵魂。绍圣、崇宁年间重新掌权后,相继修改和实施新的经济政策。但是新法不仅没有重视生产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以新法为名勒索百姓和商人的恶劣行为。比如蔡京随意更改盐抄法,导致大量商人破产自杀。新法实施,北宋经济开始走下坡路。随着日益严重的土地兼并,失业农民激增,城市物价飙升。而金朝则从渔猎经济形态转变为定居农耕经济形态。迁移到中原的女真族占据了汉人的大量土地。这种以* * *利益为代价救助女真族的方法,不仅没有以农耕经济的形式解决女真族日益贫困的问题,反而造成了新的土地兼并和民族矛盾。同时,由于金代后期与蒙古不断的战争,为了增加日益增长的生活和军事开支,汉族的劳役不断加重,农民破产,农业萧条,金代经济日益衰弱。

第三,军队战斗力下降。官多兵杂一直是北宋的一个弊端。赘官暂且不提,这里只说赘兵。北宋的将兵制度存在严重缺陷,会临时选拔,会征召士兵。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威信,对军队缺乏控制,而征兵又会耗费国家大量的财力物力。宋仁宗时期,仅帝国士兵人数就高达80万,财政吃紧,无疑给* * *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可以说,这个问题在整个北宋时期都没有完全解决。宋徽宗帝国卫队的数量是宋真宗的三倍多。由于金汉化程度过重,南迁中都后,女真贵族逐渐“弃戎狄鞍马之利,搞浮于中州之习。”(《陈补本卷二《中兴论》)蒙安体系崩溃,失去了吞辽灭宋吞万里的势头。

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第一,亡国之君不同。北宋政权建立的核心力量是藩属,起源于唐代,兴盛于五代十国。北宋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势力,文官居于国家的核心中心。宋逐渐成为一个文人社会。虽然文人统治国家有其优点,例如,文人可以很容易地促进国家的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并使国家的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但它也有其固有的缺点。北宋对外战争屡战屡败的原因之一,与其选将制度有关:临选,文人挂帅。这就造成了士兵不认识将军,也不会认识士兵的局面。其结果必然导致统帅威信不足,军队战斗力不强,这种情况一直存在到南宋。笔者认为,文人社会的一大弊端就是社会风气浮躁,骄奢淫逸之风盛行。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达到顶峰,许多作家辈出。当时的社会也是尊儒读书的。宋徽宗不思治国,专心书法,励精图治,寻花问石。蔡京呼应宋徽宗,在苏杭设立“房务局”,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说,毛之后的北宋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这也是北宋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的原因。而金则完全是一个半游牧、半渔猎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后来虽然大部分汉化了,但是这个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史书上说:“女真不服一万,所向披靡。”(晋代史。毛年谱之二)因此,直到金朝末年,他们的君主骨子里还流淌着祖先的血液和基因。在蒙金战争的几十年里,金一直在抵抗。在对待蒙古人的态度上,晋朝内部投降派的声音并未占据上风,保家卫国,君臣之间政治观点相对统一,齐心上下。这与宋朝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爱宗即位后不屈不挠的复兴企图,无疑更有力地说明了一点。

第二,经济基础不同。经过多年的经济发展,北宋在宋仁宗年间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占世界gdp的50%。(孙《一口气读完大宋史》简介)直到年间,它一直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体之一。著名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宋徽宗宣和年间汴京的繁华景象。另一方面,金是不同的。经过世宗和的统治,金达到了顶峰,但与北宋乃至南宋相比,其经济、科技、文化始终难以匹敌。金章宗后期的晋国已经出现了人多地少、土地兼并严重、经济失调、瘟疫流行、民不聊生的现象。经济的衰落不仅导致了金朝的农民起义,还产生了许多地方割据势力,使金朝的财政收入大大减少。在蒙金战争后期,由于物资供应困难,金军屡战屡败,开封保卫战无疑是一个典型案例。

第三,群众基础不同。靖康之耻后,各地忠君造反运动如火如荼,此起彼伏,如著名的河北王彦八字军、红巾军、李刚、宗泽等众多爱国将领。晋国危机的时候,勤王的力量是少有的,反叛运动基本为零。不仅如此,由于占人口少数的统治民族——女真与占人口多数的被统治民族——汉族、契丹族的关系处理不当,“汉人怨女真入骨”,民族矛盾始终存在。到了晋朝后期,汉人和契丹人的反抗相继爆发!它沉重打击了金朝的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第四,战略立场有差异。虽然北宋和金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皇帝四面受敌,但与宋朝相比,金朝的情况更为复杂。金朝灭亡前夕,不仅北有蒙古,西有西夏,南有百年宿敌南宋,就连大后方东北的家也被蒙古占领。可以说是在四战之地。如果没有战略机动,一不小心就会翻车。而且金宣宗时期推行错误的民族政策,大规模黑宋,“拆东墙补西墙”,彻底把自己的潜在盟友推到了对立面。当然,它的最终消亡也与南宋短视的民族政策有关。南宋不明白“失唇寒齿”的道理或严重程度,在金朝灭亡前夕充当蒙古的帮凶,再次重演了北宋的历史。可以说,宋朝在一件同样性质的事情上两次陨落,让人扼腕叹息。让人感到悲哀的是,与北宋不同,金国本身就有一个民族大后方,即东北的黑龙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故里。正是在这片广袤的沃土上,300-400年后留在家乡的女真后裔建立了一个比晋国更强大、历史更悠久的王朝——清朝。这是宋朝力所不及的。

两个结局几乎相似的历史事件,并不像教科书上列举的那么简单,而是反映了太多的不同,甚至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北宋和金朝可以看作是历史长河中几乎同时溅起的两朵浪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历史往往是重复的,但又有无数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北宋、金朝亡国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长期积累的矛盾的总爆发。进一步探究,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很复杂也很简单:我认为是政治体制的缺陷或弊端。虽然金爱宗的政绩令人钦佩,但也阻挡不了这种破坏的趋势。因此,要使一个国家长期健康持续发展,突破中国历史发展的命运,就必须加强政治制度建设,用制度约束人的主观行为,用制度规范决策,用制度保证一个国家的正常运转。这才是长远之道。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而且还!

作者既不是历史专家,也不是专业学者。所以我想了想,还是觉得这篇文章应该算是历史随笔。热烈欢迎各位专家和历史爱好者对不足之处提出批评和建议。我非常感激!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作者得到了中山大学历史系和中文系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作者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

2012年1月16日,彭子超在博士后公寓。

6月29日修改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