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说一下,林正碌先生
其实我从双溪学画回来就一直想写林老师,但是因为他太精彩了,我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写。《好消息》报大人曾说林先生是“顶呱呱的奇人”,我说“他很过瘾”,一位和林先生有过深入交流的北京朋友说“他是个比较高级的人……”是的,最近看了《阿纳斯塔西娅》这本书,我开始怀疑林老师是不是和宇宙意识的管道有联系。不然怎么能直奔生活本质,语出惊人呢?跟着他到处捡东西,像是大梦初醒。
2016,林正碌先生火了。在双溪的时候,看到各种媒体来采访的络绎不绝。人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名叫林正碌的人可以教每个人画画,甚至画油画。这个暑假,来双溪学画的人挤满了双溪安泰艺术楼。有成人,儿童,老人,残疾人,有文化的,没文化的,国内的,国外的,受过绘画教育的,不识字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从未拿过画笔,甚至有些人从未见过油画。所有这些人拿起笔就开始画画...很神奇的是,他们来到这里,所有人都会画画,很多人做出了出格的举动。学了一小段时间(至少三五天)的画,画的如此传神,让学画的人感到惊讶和震撼。我从来不知道我会画画,而且画得这么好。
一个成年人在《好报》上的一篇文章,“他教五千个农民画油画,他的话告诉了我中国血淋淋的教育现实”,触动了我的心灵。幸运的是,我听从了我的心,我从庆幸你的到来中获得了巨大的收获。
说说我在双溪的亲眼所见所感。
大家刚到双溪的时候,林老师无话可说。我在懵懂中拿了材料,自己画的。所有的画材都是公益的。我的双溪之旅,一开始就留下了最深的记忆。第一天,林老师给了我一个甜枣,第二天她却对我大发雷霆。
刚开始画画的时候,我只是坐在那里,脑子里一片空白。继续坐着,还是不知所措。咬紧牙关开始画画。所以第一张图是我的焖烧杯。
到了晚上,林先生走过来,还没走到画前就转了一圈(他只看了一眼我的画)。他一边走,一边说,“很好,别走,呆几天。你会有突破的。”我一个人站在那里等了一会儿,很长时间都不明白他在说什么。当时我根本不认识林先生,以为他在开玩笑。后来我才知道,他鼓励每一个初学者,他总能发现学生的潜力和长处。
第二天担心不知道该画什么,就出去瞎逛了。双溪古镇,青山绿水,田野环绕,心情大好。但是我还是不确定要画什么。回来的时候在楼下遇到了林老师。没想到他一开口就鼓励我画风景。他怎么知道我喜欢画风景画?我最爱的是自然,但就是不敢画。我心想,什么都不懂,怎么画风景呢?可是林老师说:“你就画吧。”我还在犹豫。他继续说,“不就是一幅画吗?画坏了就坏了!”所以我鼓起勇气。下午对着窗外的山坐半个小时,然后一口气拿起画笔。反正不是,管他呢!无知无畏。这期间林先生路过,我就打电话给他看了一下,让他给我提点意见。他只说了句“我们画完吧”就走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他从来不在学生画画中间指挥评论,只让你画。后来我发现,他最反感父母在孩子画画的时候站在孩子身后,打断孩子的兴趣和思考,用自己的判断影响孩子。晚上见到他,让他再看看我的画。那时候我已经画完了,但是边角还有很多空白,我也没在意。林老师说等一会儿。晚上,当我第三次请他评论我的画时,他突然勃然大怒,几乎对我大发雷霆。我不知所措,不知道为什么。原来他生气我频繁让他看画,不能独立专心画画。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人的人格无法独立,无法依赖“其他证据”,无法“自证”的表现。但是他一看到我的画,马上赞不绝口,赞不绝口,连说“很好”“你画得很好”他让我继续把所有的空白处补上。在迷茫和无知中,我开始有了一点自信。
我的第三幅画还是山水画,只是不由自主的慢了下来。以前画风景的时候眼里什么都没有,然后不画就画了。现在我的眼里全是精致的风景,看到要画的东西多了,纠结也多了。苦于色彩、造型、明暗缺乏表现力,改了一遍还是不尽如人意。所以我很累,结果很匆忙。我也知道自己画累了,放弃了进一步修改的努力。但是,我的画能骗过自己,却逃不过林老师的眼睛。他一眼就钉在这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完全读懂了我的心思。他批评了我的态度。我试图解释(我发现这时候的辩解是一种本能,软弱让人逃避责任),但林先生并不买账,毫不留情。我越解释,他越生气。在他眼里,一幅画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对绘画完全投入、认真、精益求精的态度,才是他所关注和赞美的,态度会在绘画中体现出来,无法掩饰。
这幅画的评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林先生肃然起敬,开始进一步了解他的想法。与此同时,渐渐沉了下去。以后画的会越来越慢(当然我是傻的),我会从中学习到越来越多的东西。每一幅画似乎都有一个瓶颈,总会在某个时间出问题。林老师提倡画自己喜欢的,感觉到的,这正是我想要的。在选择写生对象的时候总是让我苦苦思索。对于我这种感性的人来说,一定会有让我画画的欲望。
后来的日子里,林先生越来越忙,学画的人太多,面试的人也很多。搬到楼下画室,作为一个老顽童,和一群朋友在双溪玩的很开心,没有花太多时间画画。我担心林先生会批评,但他没有。他从来不关心我们,让我们自由。林老师经常在我们工作室前面走,那时候他正在筹备双喜的第一次展览。我们也不怎么和林先生说话,只是静静的画画。我在画我最喜欢的花帽子的时候(我带着它去了云南西藏),林老师在我身后说:“可以,就画吧。”后来林老师带着这幅画去展览,那是我的第一次展览,也是我唯一带回家的一次展览。
当我在黑板上画南瓜时,他说,“我画得越多越好”!同时指出画中地板与墙壁的淡明关系存在缺陷。
我画最后一盆花的时候,他说“你现在有点本事了”。
看到我的第三幅山水画,称赞“很好”,让我留下来展览。
离开双溪前,按惯例要和林先生、王先生一起去拍。拍完以后想听听林老师对我以后的建议。他说:“回去继续画你喜欢的。完了发给我,贴上来。”我把林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写得清清楚楚,这是对我极大的肯定和鼓励。如果说刚到双溪时我对绘画一无所知,那么离开双溪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和信心。最重要的是:我知道我又多了一个与世界沟通的工具。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孤单,因为我有一个最亲密的朋友陪着我,那就是我的画笔。它把我和世界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可以随时和它交流,通过画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地拥抱这个世界。
林老师不是只教我们画画吗?
听听他的经典语言!
“画画就是教人“敢”,敢写,敢观察,敢总结,敢表达,敢担当。这是一种态度。只要人生的态度是对的,就没有错的人生。”
“课堂上推广的千篇一律的绘画方法正在扼杀每个孩子成长的可能性。其实每个孩子都和大人一样。你只需要在第一课就让他独立观察和理解这个世界。他上了第一堂课。但是当你(宇宙教)一定要规定他的树要这么画,他的天要这么画的时候,他不仅没有理解这个世界,这个时候他完全没有能力去理解和总结。这个时候,他更多的是看老师是否鼓励、肯定、为他鼓掌。当老师同意时,他很高兴。其实他的人生经历是苍白的。”
“画画不是一件需要练习的事情。绘画是表达自己的感情,总结世界的逻辑思维。不是绘画让我们安静,而是绘画让我们构建了一个吸引人的系统。艺术通过这个系统,使人绽放,确立人格,激发自信,升华创造力和人文情怀。”
“比画得好不好更重要的(尤其是对孩子来说),是能够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这是一种精神,生命的精神!当一个孩子在画画和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成年人在干涉。很多大人总是沮丧地站在孩子身后,在孩子一无所知的时候一直在打扰孩子。这其实是一种恶!因为在孩子生命的一开始,你就剥夺了她独立探索和拥抱世界的能力。批评一次,他的人生就被践踏一次,他的人格就不完整一次。”
“只有自我认证系统才能唤起自我的力量和高贵。在自我认证体系下,每个人都像达芬奇一样。不就是拿起画笔在画布上画画吗?我不是要你跳下悬崖。你有生命危险。如果不跟没有生命危险的人往前走,你有什么理由敢说对不起?我不敢做这么简单的举动,只能说明你已经被某个社会的现有权威奴役了。”
“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个体,我以一往无前的精神活在这个世界上,如何与这个世界、我的心和生命对话。这是每个个体存在价值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我们剥夺了每个人内心对生活的激情!最常见的剥夺方式就是把艺术看得太神圣了!”
“教育的使命是让人们的生活自由地拥抱世界。对于成年人来说,抛弃那些所谓神圣的艺术。你要做的就是用内心的生活去表达这个世界。你走的每一步,画的每一笔,都是你人生的感悟。自己的感受才是真正的生活。外面的一切都与你无关!”
……
太多了,到处都能找到。
林先生提出的最令人震惊的观点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因为“人有读图、识图的能力,把多维世界归纳成平面,成为符号和图形。通过观察和归纳,人们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他们眼中的世界。”
“明暗交汇处明面弱”这一光学原理是他在教学中唯一一次反复讲解和演示的。
他制定的《绘画准则》我看了很多遍,全文如下:
一、选择自己感觉到的实物进行写生,不要临摹照片或他人作品,仔细观察,大胆尝试,这是建立独立精神,提高归纳能力和人文情怀的基础。?二、大胆配色,任何尝试都有助于丰富人的色彩感,独立练习是最有效的方式。?第三,屏幕上的任何区域都要涂上颜色,不能留有空白。初学者在画面上“留白”更多的是因为怕画的不好。因此,应该克服这个障碍。?四、认真完成每一件作品,真诚的态度是创作(作品)的第一品质,也正是这种态度首先打动了自己和他人。?5.不要修改别人的作品,也不要让别人帮你修改。可以讨论他们,但不能替他们做。这种工作对你的精神和能力是有害的;每个人都需要独立自信地完成自己的绘画,独立自信远比作品本身重要。?6.它不是基于画的相似性,造型是主观的,色彩是主观的,意境是主观的。只有光学原理——“明暗过渡弱,明面亮”才是客观的。一部作品最可贵的是首先充分发挥主观感受,其次才是把握“淡而明”。把握“弱而明”的光学原理,目的是让“主观感受”更加充分地绽放。7.艺术的价值在于丰富人生体验,促进个体独立和人格完善,升华人文情怀和创造力!以上几点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这里不能说的是,林老师在拥有600年历史的浔下古村落教农民作画,培养村民的人文意识,通过卖画帮助村民增加经济收入,为古村落的抢救保护做出了巨大贡献。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扶贫也成为他致力的重要事业。这学期,浔下小学焕然一新。11优秀青年教师开始了他们的教学工作。学校新建了音乐教室(两台钢琴和两台电子琴都是捐赠的)和图书馆(大部分社会各界人士自愿捐款数万元)。林老师的目光转向了更古老的村落。他博大精深的人文情怀和人格魅力在福建屏南大放异彩。而他的弟子们继续发扬光大,流传到了更广的范围...
还有很多要写,就此打住。这位传奇的老师是哲学家,也是艺术家。我想说,他是一个启蒙者,是一个帮助很多人点燃人生火炬的人。
感谢林正碌先生(也感谢王亚飞先生!)!我很幸运在我的生命中遇见你。画笔走遍天下,夕阳无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