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的起源?
潮剧是宋元时期南戏的一个分支,是由宋元南戏逐渐演变而来的。这是一部有4 4 0多年历史的古老戏剧。它主要吸收了益阳戏、昆曲、梆子、皮黄的特色,并与当地汉族民间艺术如潮州话、潮音乐、潮歌、潮绣等相结合,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建国后,文艺受到重视,潮剧复兴。过去潮剧一直实行儿童剧制,萧声、青衣、花旦都是由儿童艺人扮演。这些艺人长大后变声了,被淘汰了,严重阻碍了潮剧艺术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儿童剧制度,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使潮剧这门古老的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五六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专业和业余潮剧团近200个,第一代“五朵金花”广受赞誉。曾两次在北京演出,各方好评如潮。
潮剧,因形成于广东潮汕地区而得名,俗称“潮调”、“阴超戏”、“白娘子戏”。明末在闽南的诏安、小芸、平和、东山、漳浦、南靖等地广为流传,与梨园戏关系密切。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简阳马沙出版的剧本《李京记》以“春潮”的风格演唱,同时吸收了南音的音乐曲调。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