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历史学家班固与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的区别。
《汉书》
《汉书》是汉代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非常重要的史书。之所以称之为断代史,是因为它主要记录了西汉的历史,从汉高祖元年到帝皇四年王莽新朝,历时近250年。《汉书》有十二章,主要记录西汉皇帝的事迹,八表七十传十录,主要记录汉朝的制度和天文地理上的一些现象。
《汉书》沿袭了《史记》的传记体系,但与《史记》不同,《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断代是后来的朝代也一直用的方法,是正史正史用的制度。
《汉书》是《史记》之外又一部地位非常突出的历史经典。它记录了当时西汉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真实状态,继承了司马迁《实录》的精神,是传记文学的经典。而且《汉书》还继承了《史记》中少数民族传记的传统,其中《汉书西域传》记载了今天新疆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以及中亚、西南亚许多国家的历史,是今天各国的珍贵资料。
但《汉书》中的思想主要是儒家思想,班固也说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用儒家的价值观来说是不正确的,这也是《汉书》中的一个缺点。
班固的历史颂歌
班固的名著《汉书》代代相传。此外,班固的《咏史》也是一首非常经典的诗。而且班固的《咏史诗》还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人五言诗,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
班固的名言
在内容上,《咏史》歌颂了西汉时期奇女缇萦救父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缇萦依靠自己的力量向皇帝陈述了父亲的冤情。皇帝被缇萦的坚持和父女亲情深深打动,于是赦免了缇萦父亲的死罪,并下令废除非常严厉的“体罚”。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其实历史上能念经的人太多了。班固为什么选择缇萦?其实联系班固的生平就能得到答案。班固一生两次入狱。第一次被指控私自写国史,第二次被诬陷,以教子不严,儿子不遵守法度为由逮捕入狱。第一次班固入狱,弟弟班超救了他,第二次班固就没那么幸运了。最终,班固死在狱中,因为没有人救他。
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这首诗很可能是班固第二次入狱后写的,表达对自己遭遇的惋惜,也表达对把自己拖进监狱却没能解救出来的儿子们的怨恨和无奈。所以,诗歌是用来表达诗人的感情的。诗人无论描写景物、人物还是故事,都要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一点在班固身上也有所体现。就这首诗而言,它是无字创作时期的杰作。
司马迁与班固的区别
首先,司马迁和班固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也被奉为历史经典。
班固雕像
但他们之间也有一些差异,这些差异也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这是一个区别,我就不赘述了。另外,《史记》可以说是一本私人的书。这是司马迁的孙子向皇帝提交的历史记录,它被广泛阅读。而《汉书》不是,因为皇帝在班固还没写出来就知道他在写这本书,而且后来的《汉书》有些国史的味道,和司马迁的《成家之言》有很大的不同。
另外,司马迁和班固还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意识形态的区别。在司马迁时期,儒家思想还没有被推下那么高的地位,所以司马迁在评价很多历史人物的时候,并不是仅仅用儒家的价值观做单一的评价,而是加入了很多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而班固则是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成为这场运动的产物。班固已经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的主要思想,而且这种思想是排外的,所以班固开始批判司马迁没有用儒家思想来评价人物。
任何时候,思想的单一都会导致闭塞和极端,所以这也是班固和《汉书》的一个缺点。思想的多元化也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真实的历史。显然,《汉书》和《史记》在这方面特别不足。
班固的《史记·司马迁论》
班固是《汉书》的作者,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汉书》和《史记》都是中国四大历史之一。班固的司马迁《史记》说,就是班固对司马迁写《史记》的评价。
班固华
班固关于司马迁是史记的说法,出现在班固《韩曙司马迁六十二传》中对司马迁的评价及其著作《史记》中。原句是:其是非对圣人而言颇为荒诞。大道上,先是黄老,后是六经。序列游侠从处士退休,进入奸诈之人。对货殖的描写是势利的,以贫穷为耻的,这也是有害的。这是搬家的轻微意向。
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是非判断存在一些失误。比如《论天仁大道》就是黄老之后的六经。在描写游侠时,他没有记录真实的处士,而是让这个奸诈的人进入了传记。在记载农产品的《货殖传》中,司马迁赞扬有权有势的人,却羞辱穷人,贬低穷人。
从班固对司马迁作为《史记》的论述中,可以看出班固对司马迁《史记》的批判态度。他直接指出了《史记》中的不合理之处,给后人研究《史记》以启示。当然,《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史之一和一部伟大的史书,无论从写作形式还是写作手法上来说,都是我国史书中的一个里程碑,在研究汉代以前的历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大家已经明白班固的司马迁论作为《史记》的意义了,建议大家正视《史记》这部史书,吸取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