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或当前生活中民族交流交往的例子?
昭君去了要塞。
公元前33年,出于对汉朝的感激,统一了匈奴领土的呼韩邪单于到达汉长安,朝见汉武帝,要求汉家由自己出嫁,并主动提出做汉朝的女婿,以便改善汉匈关系。这与之前为了平息边境事端,韩家被迫“亲朝纳贡”完全不同,是降低身份,显示情谊。
汉朝的皇族被称为礼仪之邦,君臣都认为这是好事。汉元帝爽快地答应了召唤的请求,并要求后宫里的宫女都嫁出去。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王昭君自愿结婚,脱颖而出。结婚三年后,呼韩邪单于去世了。按照游牧民族的收养婚姻制度,王昭君应该嫁给呼韩邪单于的长子。
昭君上书汉廷,要求归还,汉成帝命其“依胡风俗”。于是,昭君又娶了呼韩邪单于的大儿子,他们被迫再次同居了十一年,第二个儿子死了。王昭君的死期不详。据匈奴史专家甘霖推测,他可能死于公元前6年至公元前1年间的漠北匈奴朝廷。
扩展数据:
历史证明,当年王昭君的选择是正确的,生活也给了这个倔强而开放的女人最大的回报。千百年来,王昭君上边疆,成为民族团结和友谊的象征,她的功绩无论生前死后都得到认可和尊重。
近年来,在呼和浩特和包头市出土的西汉晚期古建筑中,有12的砖瓦瓦上有“可汗与秦,千年万岁,幸福未央”的字样,显示了长城沿线各族人民热烈赞美昭君出塞,期盼汉匈和解,边境和平,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