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诊仪器的发展历史
20世纪60年代初,国内许多学者根据古人的知识,对大量常见的脉象图进行了临床作图和分析,报道和交流了所得脉象图的特点和参数的数值范围。经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初步确定了约13种脉象的特征值,建立了平、弦、滑、虚、实等脉象的判别公式,使脉象识别定量化。在脉象客观化的基础上,脉诊研究进入了机理探讨阶段。随着脉象图的广泛测试和深入研究,人们已经认识到脉象图是一种敏感的生理信息,逐渐被引入生理检测指标并应用于临床,如飞行员和老年人的健康检查。通过对不同年龄健康人的脉图调查,在建立健康人常数的基础上,通过脉图分析了解与年龄相关的心血管功能退化趋势;观察正常网络图的年、月、日节律变化,了解人体生理机能的时间生物节律;通过脉图分析,可以了解不同气候、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或饮食、睡眠、运动等不同生理条件对循环功能的影响,印证了“天人相应”的科学论述,现代研究认为脉图的形成直接受心脏、血管、血液等因素的影响。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左心室注入主动脉根部,使血管壁向外扩张,形成主波。主波的形状与血管壁的顺应性和管腔内血压的变化有关。主波的宽度反映了主动脉上升的持续时间。当血流量减少时,主波开始下降,形成下降支。在下降过程中,血管弹性回缩形成折返波,称为前搏动波。收缩末期的最低点是下降的峡谷。之后血管放松,下降到中间峡谷后出现一个短暂的向上的波,称为心跳波。当血管弹性好,血流通畅时,中风前波与主波重合,形成近似双峰波,下降中峡位置接近基线。其中滑和弦的特点更为明显。滑脉是青壮年常见的脉象,也可见于妇女的孕脉。《湖滨脉学》云:“滑脉如珠,而通则通,而犹在前”,指脉象通顺、顺、滑。弦脉治肝病,春使人感脉,在常人身上也可见。关于弦脉《纪真脏》,他说:“春脉如弦...春脉亦为肝,东方木亦为万物生之理,故其气来,弱弱滑,端直而长,故称弦。”这是对正常和弦脉冲的阐述。《苏文平任气象学》说:“平肝脉,弱招如露长竿头,谓肝平,春以胃气。”他说的是平肝脉充满胃气,所以弦有柔畅之象。吴在《舌脉色诊》中也说:“滑脉的出现,一般反映血管壁弹性好,呈串珠状扩张,循环血量增加,心跳强,血流稍快”;“弦脉的出现与交感神经的高张力密切相关,交感神经的高张力影响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导致血管张力增加...这也与血管硬度的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