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给人们带来了多少次灾难?
被申请人:中国spy 8080-举人四级4-17 20:53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经常遭受洪涝、改道等严重灾害。在有史记载的2000多年里,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记载的黄河下游大致经过河北,从金子崖河到天津附近海域,被称为“雨荷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改道,直到公元1855年。在此期间,在1128之前,河水从现在的河道北上,从天津、利津入海。未来我们将取道淮河到现有的河流以南,灾情将波及海河、淮河和长江下游,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每次决口溢出,都造成重大损失。1933年,下游决口54处,受灾面积1.l万平方公里,人口360多万。1938年,国民党政府在郑州以北花园口打开黄河大堤,淹死89万人,造成了著名的黄河洪水区。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但是自古以来,黄河也给我们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历代王朝都在努力综合治理黄河。我国劳动人民早就知道黄河的泥沙。先秦时期黄河称浊河,西汉时有“泥石六斗”之说。远在公元前246年修建的郑国渠和公元前256-251年修建的都江堰,是以利用水沙发展灌溉、以水防洪为目的的治河工程的光辉典范。
黄河是一条少水多沙的河流,水沙分布不均,这是由黄河流域所处的气候带和地质地理环境决定的。黄河干流全长5400多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它自西向东穿越干燥、寒冷、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流经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海拔1000-2000米的黄土高原和海拔0-200米的华北大平原。
黄河下游的洪水一直为世人所关注。历史上黄河有“三年决堤两次,百年改道一次”的说法。从周定第五年(公元前602年)到1938年花园口决口的2540年间,有记载的决口有543年,超过1590个决口,主航道经历了5次大的改道和迁移。洪水北至天津,南至江淮,包括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五省的黄淮海平原,纵横面积25万平方公里。
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黄河流域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说起来很有意思,黄河下游就像一条摆动的龙尾,多次改道。
如近代史上1819、1840两次鸦片战争后,黄河下游的开封、陈留、中牟、兰考、武陟等地多次决口改道,毁坏农田、村落,百姓损失无数。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黄河治理,毛泽东主席提出“一定要治理好黄河”。经过科学家们的多次调查和反复研究,揭示了黄河河道变迁的内在机制。原来,黄河从江苏改到山东后,不再影响淮河和海河水系的水文变化。但对于黄河这种浑浊的河流来说,下游流动范围狭窄,河床高悬在大平原之上。此外,它位于气候和水文长期波动最显著的中纬度地带;黄河中上游,流经土壤裸露疏松的黄土高原产沙区。一旦出现暴雨和特大暴雨,就会形成高含沙量的洪水,有时最大输沙量峰值可达60亿吨左右。到了黄河下游,由于下游受海平面和大平原地形的控制,受河口延伸的影响,坡度很平缓,输沙量明显小于中上游,河床淤积比正常漫溢期快。同时,由于黄河下游长期形成的河型,黄河在山东境内被丘陵和山脉阻隔,河湾是一个宽窄过渡的河段。含沙量大的突发洪水往往在这里形成河道堵塞,河岸泛滥,河流寻找新的低地形成河道。可见,中游河道淤积、悬河河道高、河岸管理不善、洪峰能力不足是黄河改道的原因。据此,人民政府组织了大规模的清淤护堤,增加了洪峰库容,使黄河决口改道现象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