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四大天文学家是谁?
石申,石申府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他的生卒年不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
据史官《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有四大著名天文学家:“齐中,甘公;楚,;赵、;魏,石申。”也有人说各派的天文学都有星占学的内容,并且在他们的著作中可以看到当时战争和互搜的情况,记载了各种关于记述政治事件的说法,即“田编齐,三族分晋,争战国。兵争之,兵争之,城池屠戮数次。因为饥饿,臣民和臣民都在一起受苦,他们看着吉祥的星星。”而高、唐、甘、史,因其书传,占杂米盐。《史记正义》引用梁《南朝七录》说“战国时石神与撰天文八卷。“不幸的是,这本书已经丢失了。
石神对天文学的贡献是他和甘德测量并精确记录了黄道附近恒星的位置以及它们与北极的距离。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相传有138颗星,共880颗。从唐代开元詹静保存的石神著作的部分内容来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石月”的121星的坐标位置(本版《开元詹静》对六失星官的记载)。现代天文学家根据不同时期的天象计算进行了验证,表明其中的一些坐标值(如石氏中异官和黄道的绝灭等。)可能是另一部分(比如28夜距离等。)确实与公元前4世纪,也就是《石头记》中的时代一致。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仪器制造家,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他在元太宗出生三年,在元仁宗燕儿去世。
郭守敬继承祖父郭的学业,研究天文、数学和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元世祖忽必烈攻占南宋都城临安。统一前夕,他下令建立新的历法,由张文倩等人主持。王勋负责太史局,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王迅是计算大师,郭。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名太史馆,王勋任太史令,郭守敬为知太史馆而设观象台。这时候,杨恭义等人一起过来工作。经过四年的努力,至元十七年终于编出了一部新历法,被忽必烈命名为《计时历》。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南北朝时期河北涞源县人。他从小阅读了很多天文学和数学方面的书籍,刻苦学习,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