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黄埔军校的考题,就是大革命时期的考题。最好有更早的一期和第二期。

《论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及挽救之道》。

黄埔军校的招生简章也很快形成,具体如下:

第一,为了培养革命军的干部和军官,完成国民革命,我校不断招收新兵,进行军事预备教育。

第二,招生期为六个月,期满后通过筛选者,升入我校学习,学习军事艺术,一年后毕业。

三、考生须于8月25日前,持三张二寸半身照片、中专或同等学力的学校毕业证,以及党证或当地党部介绍信,分别到广州“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驻省办事处”和上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报到(报到时交回党证,考完交回毕业证)。

4.候选人的资格如下:

A.年龄:18周岁以上25周岁以下。

B.学历:老中专或相当于中专的学校毕业。

c、身体:营养状况良好,身体强壮吃苦耐劳,无眼疾、痔疮、肺病、性病等疾病。

D.思想:党员,中国国民党,能理解迅速完成国民革命的必要性,或有接受党的学说的可能性,有不与党的学说相矛盾的思想,有党员的介绍,党。

动词 (verb的缩写)测试类型:

a、教育测试:根据老中专的程度,提问,在笔记里找答案。

B.体格检查:准军队体格检查的规定,包括体长、肺活量、体重、视力、听力等。

c、性格测试:用口试的方法观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程度和性质,兴趣、性格、常识、能力的推断,未来发展是否有希望。

六、广州的考生,不管来哪里试,考上没考上,都不给川资。上海、开封录取的,给川资来广东。

七、入队后,服装、书籍、食物、零花钱,将由学校提供。

八、除了这一简短的章节外,还有其他关于考试程序、课程调制、成绩等的详细规定。

在测试类型中,与以往的军校测试不同的是,还有一项性格测试,测试方式为口试,旨在观察考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程度和性质,对兴趣、性格、常识和能力的推断,以及对未来发展是否有希望。由此可见,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与其他军校不同,它大大加强了对考生思想的控制,用三民主义理论控制考生,使考生成为三民主义信徒,进而加入中国国民党。此外,另一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招收人才,黄埔军校还制定了面向全国各地的招生计划,按照省份和军队分配招生名额。国家计划招生324人,其中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招生50人;直隶、山东、山西、陕西、河南、四川、湖西、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12,* * * 168;湘、粤、滇、豫、桂五军各15,75 * * *;国民党烈士家属20户,剩余11。另外将招收30至50名学生。3月1924、1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入学考试委员会主任委员,、邓、彭苏敏、严肃、、胡树森、、宋荣昌、简为考试委员。经孙中山批准,1924年3月27日,黄埔军校在广东师范大学举行第一次入学考试。考试科目是作文,要求考生讨论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以及挽救的良策。此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多达1200人。因为有很多学业更好的考生,所以要有风度的录取。4月28日1924,名单出炉。经过严格审查,1 * *招生350人,预留100余人。

考试科目很全面,包括语文、三民主义、算术、模序、实操指挥(单教练、班教练)、体能考试。如果要考无线电入学考试,也必须是黄埔军校毕业生。实验科目包括听力、物理、数学和英语。随着黄埔军校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入学考试的类型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从此黄埔军校进修班考试分为走考和入学考两种方式。考试科目包括战术、兵器、筑城、地形、交通、政治、数学、理化、听写等等。《宪兵招募简章》中明确要求应征者身体特征良好,无爱好,身体健壮,无隐疾,高中毕业(或高中同等学历),文理通顺,同时要求有两名中国国民党党员作为推荐人。

此后,对应征入伍学生的招生考试组织得更加严格,程序也更加严格。广东省考生须到常棣肇庆会馆征兵处和黄埔军校编制处报名。外省考生须向各省党部报名,由各省党部汇往中央党部,与黄埔军校协商。同时,省级党部汇来的人选,必须有三名以上部常务委员签字后方为有效。考试科目方面,也是文理分科,文科生要考语文、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要考算术、代数、几何、物理、化学。连体检都比以前科学了。体检结束后,军医部门必须进行统一体检,并将体检结果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其中,身体强壮、无疾病者为A级;身体强壮,有皮肤病,容易治疗的为B级;身体筛查弱或隐藏疾病者为C、D等。甲、乙等。都是合格的,还有C,D等。不合格,永远不会被录取。为了提升对入伍学生的素质要求,黄埔军校还推出了“筛选考试”。鉴于各队入伍学员水平参差不齐,决定由教官和领队共同出试题,根据考试成绩划分等级,另组队伍。还要求“组长要按表进行月考,尤其要注意人品和填写考试用语。人品不好者,学术虽长,不取之。”然而,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也愈演愈烈。所谓“筛选考试”逐渐成为国民党控制学生和各军事派别相互竞争的工具。例如,1941年,兰州黄埔军校第七分校举行的“筛选考试”,主要目的是“大幅度削减第三十四军兵力和第七分校学生人数”。时任军训部长的白崇禧派负责筛选考试的特派记者杨延昌,他带来了考题。他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学完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五门课。“筛选考试”结果出来后,原凤翔兵团淘汰的1100多名学员被押解到凤翔。这1000多名学生的衣食住行都不再过问,甚至有学生想联系长官拿衣服被子,却找不到人过问。它的悲惨处境实在令人同情。

1924年5月至1927年7月,黄埔军校招生6人,共计2万余人。他们来自中国26个省,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的进步青年也来黄埔军校学习。随着国民革命形势的变化,黄埔军校也在蓬勃发展,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分校,入学考试也发生了各种变化。

6月1926 165438+10月1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招生委员会正式成立,由邓任主席,成员有郭沫若、、彭依兰、王发勤、杨树松、王乐平、陈公博、詹大北、李、董、、包惠生、季。招考委制定了多项规定,包括参加考试的资格、名额控制、各地招生人员和差旅费、考试日期和科目、录取试卷的阅卷、录取标准、留守学生的救济等。除了湖北、湖南、江西、四川、上海、奉天等地招收特派员外,还承认河南、安徽、山东、直隶、山西、陕西、甘肃、奉天、热河等地的党部和韩国基督教青年会推荐学生参加考试。为了更广泛地招收有志向的青年,同时提倡男女平等,* * *产党和国民党左翼“讨论在军校成立女生队,招收第一批女生,以便毕业后能像男生一样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担任军官职务[27]”。武汉分校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初试考三民主义、语文、数学、中外史、博物学、理化。第二次考试,考语文和考党的常识和政治知识,考身体。初试五次,复试五次。初试6000人左右,复试4000人,最终录取1181人,其中男生986人,女生195人。男生多为四川人(207),女生多为湖南人(61)。还有一些考生没有被临时政治培训班南湖学总队录取。3月底,1927,南湖学院兵团30名女生编入军校女生队,人数扩大到213。武汉分校首次招收女学员,是黄埔军校入学考试的创新之举,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在正规军政学校接受革命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女兵。此外,从最终录取学生的籍贯来看,武汉分校的入学考试明显呈现出地域特征,即毗邻湖北的四川、湖南两省的学生能够“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录取总人数在男女生中最多。

三、历史的深度描写:黄埔师生的考试记忆

黄埔军校第一次入学考试在全国分配名额,但大部分都在地方军阀控制之下。所以招生分三次,即在招生所在地进行初试,初选合格后在其他地方进行复试,最后在广东进行一般复试,各地区也要派专人负责招生工作。何叔衡负责湖南的初选,毛泽东负责上海的复试。但当时湖南在军阀赵恒惕的统治下,所以入学考试是秘密进行的。接下来的记忆来自当年参加考试的一位考生:

.....三月的一个晚上,我偷偷去清水塘报考,只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试述我入黄埔军校的意愿》。其他的数理化我都没考。过了几天,何叔衡同志当面跟我说“你拿了”,晚上去清水塘办手续,填表,收路费。他还让我把一师附小的夜校教学任务交给姓葛的(名字忘了)。去清水塘办手续,才知道湖南省按规定取了十五个名额,还有三个是预留的。并向我们收费;这个行动应该保密。乘火车轮船到汉口后,乘船去上海见毛专员。到上海后,我和陈威、赵自选同志把湘党录取的第一期军校学员的公函和名单一起交给了他,请他保管。毛专员马上告诉我们:复试的考生很多,而且很认真。你应该尽快准备复试。我只知道算术,代数,几何,三角,物理,化学都要考。(不过在湖南初试,我只考了一门语文,其他课没考)。3月底我们参加了长江流域和北方各省的考生复试,也是秘密进行的。上海复试后,据说送到湖南的学生想法和文章都很好,但只有8个学生通过了该科目。被上海复试录取的,给予差旅费和证件,并要求4月份到广州报到,参加全国普通复试。结果招生360余人,录取120人,共计490余人。通过这位目击者的回忆,不难看出当时的入学考试条件艰苦,但程序非常严格。想要最终考上黄埔军校,要经过初试、复试、普复试三道选拔,还要去湖南、上海、广东参加考试。这样选拔出来的学生自然是优秀的,如此艰难复杂的考试记忆会深深的印在体验者的脑海里。

许和杜都是黄埔一年级的学生,也是黄埔培养的第一代名校生。他们也有很多共同点。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从《新青年》杂志上得知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他们在考试的路上颠沛流离,历尽艰辛。许对初试的印象是“参加入学考试的条件和程序相当严格,做了很多规定。政治上思想上要“懂得迅速完成国民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与党的学说相抵触的思想”;笔试和口试都有。作文、政治、数学笔试;口试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和个人兴趣、性格、判断力。他的复试结果好坏参半。因为他看过报纸上的一些文章,背过一些术语,政审成绩不错,作文也还可以,但是数学因为没有基础,几乎是空白。对杜来说,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是另一个回忆。杜、颜茂尧、关、等陕西考生匆匆赶来。然而,他们仍然错过了考试时间。后来他们积极联系陕西老乡于友仁,最后得到了他的推荐,于是允许他们参加补考。因为孙中山要推动国民革命,所以第一期来报考的年轻人大多是南方人,北方人就少了。因此,军校特别重视招收北方青年,先后录取了许、杜、颜茂尧、关、等20多名晋陕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