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城市构成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州市历届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立足赣州实际,开拓创新,用勤劳和智慧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使革命老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截至2008年底,赣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亿元,达到834.77亿元,是1949的376倍。人均GDP超过65438+万元,财政总收入超过65438+万元。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成为江西第二个财政总收入过百亿的城市。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1978.12),解放之初,赣州经济极其落后,农业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工业几乎空白,交通不便,商业萧条,教育文化衰落。经过三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和三次社会主义大改造,建立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国民经济加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1949.10-1952.12)。1949八九月,官办资本企业被接管为国有经济,实行“三原则”(原组织、原岗位等。对私营工商业的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使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50年秋至1952年春,农村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巩固了农村政权。与此同时,在工业、采矿和交通等国有企业中逐步进行民主改革,使工人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这些都解放了生产力,胜利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取得了一定的进步。1952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4.08亿元,社会总产值6.07亿元,国民收入3.8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22亿元,全民所有制单位基建投资总额2313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9.92%和15.6538(2)完成“一五”计划,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53.1-1957.12)。根据过渡时期中央的总路线,全区将更加重视农业、人力和农业。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和改建项目61个,完成了九大矿山改造和上犹河电厂、江西糖厂等重点工程建设,实现了县县通公路。1957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5.99亿元,社会总产值8.94亿元,国民收入5.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06亿元,全民所有制单位基建投资总额2.44亿元,分别增长4.44%、7.43%、6.19%、7.83%和5年。国民经济呈现平稳协调发展的态势。(3)在挫折和整顿中继续发展(1958.1-1978.1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左”倾错误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下,全区经济遭受严重挫折,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和全民所有制单位基础设施投资年均递减0.5%。经过第一次国民经济调整1963-196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恢复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工农业总产值接近历史最高水平,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然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不仅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造成了非常混乱的局面,而且对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干扰,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经过65438至0975年的全面整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78,全区国民生产总值1159万元,社会总产值2221054万元,国民收入105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955万元,全民所有制单位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655。与此同时,30年来,赣州党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过反霸、土改、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和整风运动,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党支部由1977个增加到10478个。党总支由1950的12个增加到1977的506个,基层党委由1954增加到1977的461个。党员人数从1949的1149增加到186488的1978。这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加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二是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5438+02至今),赣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全市生产总值和财政总收入翻了近两番,工业增加值翻了两番多,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升级,实现了从欠发达农业地区向现代工业城市的历史性跨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近9倍,利用外资增长10倍,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加快,实现了向赣粤闽湘大通道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跨越;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近5倍,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实现了从小康向小康的跨越。目前,赣州已逐步转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起步阶段(1978.12-1984.10)这一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区农村逐步推开,在城市开展扩大国有工业企业自主权试点,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极大地改变了全区的经济社会面貌。1.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区各项政策落实。2.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调整工业生产计划,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更好地发展。3、全面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改革。1979年起,当时隶属赣州的广昌县(现属抚州市管辖)恢复实行“常年经营组”,拉开了赣南农村改革第一步的序幕。首先是调整整个地区的农村政策。二是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是改革山林权属。到1982年底,全区农村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此后,全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二)全面发展阶段(1984.10-1992.1)这一阶段,赣州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围绕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全区以企业改革为重点,逐步进行了流通与价格、科技、税收、社会保障制度、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加快了产业结构和运行机制调整的步伐。1,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全区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国有工业企业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开始的。不久,以扩大企业自主权、搞活企业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区拉开帷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在全区推广,并在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迅速建立和发展。1986年5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活力的暂行规定》,要求加快全区工业发展步伐。2.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推动了整个区域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1987 15年2月省委八届五次扩大会议决定赣州为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从1988 1进一步扩大经济体制改革、计划管理、技术改造、金融等十个方面。这一决定,使赣州这个相对贫穷封闭的地区,通过政策倾斜和区域经济改革试验,加快新旧体制转换,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是全区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第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三是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四是制定了赣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确定了今后十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这一时期,全区国有工业企业改革进入新阶段。(三)步入新阶段(1992.1-2002.10)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全区(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性进展,宏观经济体制改革迈出决定性步伐。1.围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全区(市)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更大,速度更快。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在完善公有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2.在坚持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实现农村经济的大跨越。农村体制改革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3.围绕全省经济体制改革试验区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目标,赣州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在此期间,全区(市)改革与发展相结合,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赣州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发展。(四)追赶跨越阶段(2002.10至今)这一时期,赣州在发展思路、理念、战略上有了新的突破,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了新的成绩。5438年6月+2003年10月,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方针,市委、市政府及时提出了“接轨长沙、珠海、福建,建设新赣州”的发展战略。2004年3月,赣州市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集约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200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打基础、管长远的措施,并付诸实施。2006年6月5438+065438+10月,市第三次党代会提出,深入推进“接轨长沙、珠海、福建,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和谐赶超和跨越式发展。2008年8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用五年时间把赣州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区”和“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第一市”的发展目标。目前,赣州经济社会已逐步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1.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首先是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十大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二是深化农村改革。在中国率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业产业化改革。第三,工业主导型格局初步形成。四大优势产业集群的稳步发展,推动赣州经济进入发展快车道。2.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承载能力逐步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不断增强,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对外交通更加便捷,成为全国内陆航空通达试点城市。一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二是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赣州都市圈一体化进程。初步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规划体系框架。7月,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力争用3-5年时间,拉开赣州特大城市框架,用20年左右时间,把赣州建成建成建成区面积200-300平方公里、人口200-300万的特大城市;9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印发《赣州中心城六区建设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中心城六区建设。第三,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3月26日,新赣州黄金机场投入运营,赣州民航翻开了新的一页。3.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市委的领导下,围绕“连接长沙、珠海、福建,建设新赣州”发展战略,加强了党建工作,成绩、特色、亮点频频出现。一是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加强。二是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特别是在全国推广“销号整改”首责任制。三是人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干部整体素质提高。在全国率先实行脱岗检查制度。2005年以来,连续5年公开选拔1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锻炼。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化。2005年3月,制定颁布了《赣州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总体方案》。经过60年的发展,赣州从封闭落后走向开放繁荣,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经济小市到经济大市的历史性转变,进入全国百强城市方阵;实现了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格局;实现了从偏远内陆到开放边疆的历史性转变,投资发展环境成为全区最好;实现了从落后山区到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转变,进入中国大城市行列;实现了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先全国;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历史性转变,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给群众带来了实惠。因此,只有客观、正确、全面、科学地回顾和总结解放以来赣州的发展历程,才能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进一步加快赣州经济的赶超和跨越式发展。

寻求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