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历史电影

“请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瓷器筑梦,用雪松做屋架,穿上绸缎,披上宝石,这里建庙,那里建后宫,装上雕像,用有色眼镜装饰,用黄金装饰,用粉末装饰。请诗人出身的建筑师为一千零一个夜晚造一千零一个梦,加一个花园,一个水池,一个独眼喷泉。请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它的外表是宫殿和寺庙。”

昨晚一个人看了大型纪录片圆明园。数字技术让这个熟悉的废墟花园变得栩栩如生,精致、美丽、令人惊叹。

圆明园,当这个词的音节从唇齿间吐出来的时候,我会有一点点开心的感觉。这个词是拉着这么美好的回忆。

圆明园最初的记忆已经模糊。印象比较深的是初中的时候和叔叔阿姨一起骑车。那是一个美丽的秋日,阳光明媚,天空蓝得像高原。大水法和相关建筑的废墟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光。或许当时的人生正被青春镀上一层金光?我们在大水法旁边的银杏林和白桦林拍了很多照片。

高中的时候,我和最好的高中同学一起从北京的东边骑车去西北角的圆明园。当时是不收费的。我记得我们在福海划船,我的桨在船上捞起了一条大鱼。我们俩都笑了,非常开心。我们还参观了刘和珍君的墓地。在一片荒草中,不远处住着人。

上大学后,我去圆明园的次数更多了,因为圆明园几乎是我学校的后花园。记得开学的时候,圆明园晚上举行大型游园会。为了逃票,我们溜到西侧的小门,遇到了国旗班的帅哥和他们的家人,跟着溜了进去。

大学四年,去圆明园的次数多了,那是恋爱季节最适合散步的地方。

工作后去的次数少了,这十年可能两三次吧!后来,那里建了许多新建筑,门票也越来越贵。会持续多久?距离上一次已经五年了吧?

我散漫地写下这些个人经历,是因为我熟悉甚至欣赏那里的荒凉。但我从未想象过它辉煌的样子。面对那些湖泊、断桥、废墟、杂草,我无法想象它曾经的辉煌与辉煌。就像面对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妇人,在她沧桑的皱纹里,无法想象她“柔软的双手,凝固的肌肤,灵动的笑容,美丽的眼睛”的青春风采。20多年前看刘晓庆主演的《火烧圆明园》,并没有把电影里的场景和现实的废墟联系起来。

昨晚,圆明园向我展示了老妇人年轻时的绝对美丽,我被深深震撼了。

本片从意大利传教士兰兹宁的视角开始。他到中国后,希望康熙皇帝欣赏他的西方油画技法。为了讨好皇帝,他画了一个康熙的孙子。结果皇帝看到了,说:“这画只是个孩子,没有什么意境。”冉宁花了七年时间学习中国的绘画技巧,并开始了他为、雍、甘三代服务50年的皇家画家生涯。

圆明园是康熙死前以长春园为主体的皇帝离宫。由于满族人入关后不适应炎热的气候,故宫极不适宜居住。康熙在北京西北角建长春园,因湖多而被称为海淀。在皇帝第四子胤禛的精心安排下,康熙第一次见到他12岁的孙子李鸿是在圆明园的前身长春园西边的一个花园里。他非常欣赏李鸿的智慧,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皇位的归属问题。

正因为这种情结,雍正、乾隆登基后不遗余力地修建圆明园。尤其是乾隆时期,当时帝国的财富占据了世界的1/3,人口也占据了1/3。乾隆视自己为中国的强国,为全世界人民树立了榜样。他听说法国国王凡尔赛宫有大水法,就命令冉兹宁在整个花园的东边建一个西园,一定要有大水法。

花园修复花了十年时间。完工当天,皇室和大臣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惊叹不已。乾隆将此园赐给了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部落首领的女儿费翔。几万人辛辛苦苦十几年,消耗国库巨额财富,到头来不过是皇帝送给自己女人的礼物。

全片多处运用数码技术,还原圆明园鼎盛时期的原貌。

最后,关于火烧圆明园,影片也用了理性客观的分析,不同于以往的愤怒。

从人类文明的成就来看,我痛惜这个花园的毁灭。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园林是2000年中国封建思想的缩影,反映了封建帝王努力做一个封建文人的审美趣味,收藏国家的稀世珍宝和珍贵字画,包括国家建筑园林形式,试图使国家贫穷。此园奢靡奢靡,有违天地之和,可能注定其灭亡?

在网上看到“爱琴海家园”博客里的一段话:就像诗人保罗?瓦莱丽曾经说过,“我们的文明,正如我们现在都知道的,将要消亡。”我们可以接受亚历山大灯塔和罗德岛巨像在地震中的消失,历史上空中花园的虚无,宙斯在大火中的解体,最后圆明园的毁灭。诚然,凡事都有始有终,但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看到这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