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岙杨梅详细资料收集
顶澳杨梅生长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的顶澳。
相传早在明朝嘉庆年间,丁岙的崖下就有一棵杨梅树。由于崖下阴凉适中,土壤疏松厚实,长得特别茂盛。生产的杨梅味道香甜可口。长期以来,当地的杨梅以荸荠种为主,如杨梅、东魁李、晚稻李等。一个偶然的机会,丁岙村的农民在悬崖下采摘杨梅,拿到城里卖。人们尝过之后,惊叹不已,认为它的色泽和味道都是温州杨梅中的极品。
2007年4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顶澳杨梅”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文名:顶澳杨梅产地名称: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品质特点:肉柱饱满,圆钝,嫩脆,不刺。地理标志: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批准文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7年第66号。批准日期:2007年4月23日产品特性、特点、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生产环境。概述、气候、土壤、历史渊源、生产情况、产品荣誉、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质量技术要求、专用标志的使用、历史文化、产品特点、果肉柱饱满无光、嫩脆无刺、颜色紫黑色、果柄长而绿、果柄基部有红色球形突起,俗称“红盘绿蒂”。顶澳杨梅是浙江省四大优良杨梅品种之一,是杨梅中的极品鲜食。其特点如下:(1)品质好:果实色泽鲜艳,软糯多汁,酸甜可口,大坑小坑,被誉为“绿蒂红菜”。⑵早产:嫁接后4-5年即可投产,7-8年就能盛产。⑶高产:平均亩产1000公斤,最高产量在1500公斤以上。⑷寿命长:生产期70-80年,最长可达100年以上。5.树形美:树很矮,有天然的圆头。[6]效益好:平均每亩产值达万元。杨梅的营养价值杨梅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据测定,优质杨梅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13%,酸含量为0.5-1.0%。它富含维生素、花青素、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和八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钙、磷、铁含量超过其他水果的10。药用价值杨梅具有消食、御寒、消暑、止泻、利尿、治痢、生津止渴、清肠胃、除烦、除怒、除邪气等多种药用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杨梅“能止渴,调和五脏,清洗肠胃,除烦除怒。”。现代科学技术证明,杨梅中的原花青素具有降血脂、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降低血脂和脂肪肝;能减轻心脏冠状动脉的收缩和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损伤;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形成,改善血管弹性,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产地环境概述瓯海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北纬120 19′—120 55′北纬27° 55′—28° 10′之间。境内山川、平原、河流、小溪纵横交错,山川相间,景色秀丽。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丁岙村是丁岙杨梅的发源地。东、南、北三面环山,形似山斗。它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是温瑞塘河的一条支流。群山起伏,是罗达山的一个分支。是平原水网和山地的交汇区,自然条件优越。杨梅丁岙一般栽培在海拔5米至350米,坡度15-45。借助大的水体和山脉,调节温度和湿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瓯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水热同步变化,年相对湿度80%。非常适合种植杨梅。土壤杨梅适宜在红壤、黄红壤亚纲、黄壤属生长。丁岙杨梅园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根据山根山底铜钱山不同海拔的山坡土壤分析,有机质含量为2.47%,PH值为5.7,当地称之为“砷漏土”,这种土壤是杨梅最理想的土壤类型。瓯海的地理和历史渊源。杨梅在中国的历史,也被称为隆庆和朱虹,因其形状像水杨,味道像李子而得名。杨梅是我国的特产水果之一,素有“一颗疑果值千金”的美誉。在吴越,又有“杨梅胜荔枝”之称。杨梅果实色泽鲜艳,多汁,酸甜可口,营养价值很高。杨梅有着悠久的生长和栽培历史。20世纪80年代,浙江河姆渡遗址发掘中发现野生杨梅种子。以此推算,杨梅的生长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至于杨梅的人工栽培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二世纪司马相如的《商福临》,其中有“枣杨梅”四个字,是最早将南方杨梅引入长安种植的尝试。1972年,在湖南长沙郊区的马王堆古墓中发掘出一个装有杨梅果实和种子的陶罐。经鉴定,与今天栽培的杨梅完全相同。近年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县萝卜湾出土的西汉古墓葬中,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杨梅核。汉代的陆贾在《南越游记》中写道:“罗浮山之巅,有一湖,四周杨梅桃花。”证明我国杨梅人工栽培的历史最晚始于西汉。二、定澳杨梅的历史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就有温州盛产杨梅的记载,至今已有500多年。清光绪八年(1882)《永嘉县志》载:“杨梅,旧志土生,今味上乘。”说明茶山顶坳杨梅的品质在100多年前就有口皆碑。当时的温州民歌“茶山雁荡酒杨梅,江心殿后凤尾鱼”最能体现茶山顶澳杨梅在温州人心目中的地位。民国二十二年(1933)《浙江省杨梅产销表》记载,永嘉(今温州瓯海)杨梅产量达7500吨,其中运往上海的有1350吨,说明民国时期茶山杨梅产量十分可观,市场知名度已扩大到上海等地。丁岙杨梅原产茶山街道丁岙村。因其酸甜可口,色泽紫黑,果柄特殊,有“红菜绿蒂”之誉。据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温州的记载,“杨梅,泰顺有胜”,清光绪年间(1882)永嘉县的记载:“旧人产杨梅,今茶山出者,味更佳”。至今已栽培500多年,罗晟村还保存着一棵150年的古杨梅树。生产情况1958,丁岙杨梅生产陷入低谷。当年8月,全国掀起了大炼钢运动,茶山建起了炼钢用的高炉。因为炼钢需要大量的木炭,所以许多杨梅树被砍伐。到1960年,杨梅已被砍伐到不足1000亩。茶山杨梅树数量锐减,茶山杨梅产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嫁接后,顶澳杨梅需要3 ~ 4年才能结果,65,438+00年才能进入盛果期。但之前的大规模砍伐,对顶澳杨梅有很大的损害。“文革”后的很多年,杨梅都处于低潮和流动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瓯海杨梅产业发展达到新高峰,种植面积从老产区茶山镇扩大到曲溪、郭溪、潘桥、泽雅等杨梅产区,种植面积2.8万亩,年总产量1.1万吨,年产值1.1亿元。1992,浙江省农业厅品种命名委员会将茶山杨梅命名为“瓯海顶澳杨梅”。顶澳杨梅基地通过一系列无公害生产和种植管理,提高了顶澳杨梅的品质、产量、市场知名度和商品率,在浙南占据了绝对的市场优势,成为瓯海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1998期间,瓯海带领全省在丁岙开展大棚杨梅早熟试验,并取得成功。2005年,顶澳杨梅种植面积达2.8万亩,年产量6000吨,年产值6000万元,远销日本、美国、以色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瓯海区启动了顶澳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制定了顶澳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措施和瓯海区杨梅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15)。2007年,瓯海顶澳杨梅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到2010,瓯海区杨梅栽培面积3.5万亩,年产量10多万吨,产值10多亿元。鼎奥杨梅产品荣誉鼎奥杨梅在第五届全国杨梅合作研讨会鲜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先后获得浙江农博会金奖银奖、浙江十大杨梅、温州农业名牌产品等荣誉。因此,茶山被命名为“浙江省杨梅之乡”,瓯海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2007年4月2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顶澳杨梅”进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顶澳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温州瓯海区人民* * *《关于顶澳杨梅原产地产品保护区域划定的意见》(温瓯政〔2005〕3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所辖行政区域。质量技术要求(1)立地条件海拔300米以下,年有效积温≥10℃,范围5200℃-6500℃。土壤类型为砂质红壤土,土层≥ 40cm,有机质含量≥1.5%。(2)育苗及建园1。苗木:从杨梅纯株中选择接穗,选择合适的砧木,通过嫁接繁殖培育优良苗木。2.园林建设:在坡地上修建水平梯田或鱼鳞坑进行种植,种植密度≤600株/公顷。(3)土壤管理与施肥1。土壤管理:采用自然种草法栽培,果园逐年培育,每年收获前刈草,收获后松土。2.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以化肥和叶面肥。(4)花果管理硬核期结束后,进行2 ~ 3次人工疏果,每个结果枝留1 ~ 3个果实。(5)采收贮藏的果实充分着色后分批分级采收,冰包装可贮藏3 ~ 4天。(6)质量特性1。感官特征:果肉柱饱满圆润,肉质嫩脆,色泽紫黑;果柄长2.5厘米至3.5厘米,果柄基部有红色球状突起,俗称“红盘绿蒂”;平均单果重≥12g。2.理化指标:可溶性固形物≥10%,总酸≤1.5%,食用率≥85%。生产者使用顶澳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可以向温州市瓯海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由国家质检总局予以公告和批准。历史与文化自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写下《杨梅》以来,历代许多著名作家都写过咏梅诗。盛唐诗人李白说:“玉盘杨梅为君,颜屋如花白雪。”白居易写了一首关于杨梅花的诗,“花不是花,雾不是雾。天亮来,半夜走。来时如春梦,去时无处寻朝霞。“写下‘一日三百颗荔枝,不惜做岭南人’的北宋诗人苏东坡,曾称赞杨梅:“福建的荔枝,西凉的葡萄,不如吴越的杨梅”。后来有杨梅时关于陆游的诗:“满城绿树青山,史丹照路角。不爱满盘火,先得一珠。斜插宝姬看船,织入京师。醉骄,欲带风千株。“孙胜是明朝礼部的一员,余姚人,在北京做官,所以不能兼顾两地的公务。当他想到杨梅在夏季的至日开满了红山,昆虫在夏季出生,他感到极度沮丧,并写道:“在过去,杨梅在夏紫是华丽的,蜡烛湖更令人钦佩。由于名字是金娘子,每年品尝的时候都不在家。清代全吟诵《白杨梅图》:“白杨梅图于苍凉山下,曾入金风诗。如果万金湖不上去,素娥就会被大雪覆盖。与他同时代的杨方灿在《麦北塘杨梅》中怀古:“一口夏虹嚼夜深,池边香怨。谁付钱给我?我渴了,这些年来我最记得我家的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