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是从什么历史事件来的?

“乱七八糟”出自什么历史事件?

“乱”与中国古代两次大的政治剧变有关,即“乱”和“八槽”。

“乱七”指西汉初年的“七国之乱”,“八坏”指晋朝的“八王之乱”,都是皇权争夺加剧的产物。

“七国之乱”和“八王之乱”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更加艰难。所以后世用“乱七八糟”来表示一种混乱或无序的状态。

混沌7——《七国之乱》

七国叛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统治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

韩晶登基后,朝廷的顾问晁错提出要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景帝三年(前154),景帝采取晁错的“割据封建政策”,先后颁布诏令,割除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

此时,吴的联合了楚的刘成、赵的刘穗的孙鹤、济南的毕广、淄川的、胶西的刘隐、胶东的刘雄渠等刘的宗室诸侯,以“峻青一方”的名义发动叛乱。由于梁的坚持和周亚夫率领的汉军的进攻,这场混乱在三个月之内就被平定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亚夫之乱”。

八件坏事——“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皇室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

动乱持续了十六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元康元年(291)三月至六月,历时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到广西元年(306),历时七年。

其核心人物有司马亮、楚国的司马威、赵国的司马伦、齐国的司马周、长沙的司马懿、成都的司马颖、河间的司马浩、东海的司马岳。在清代,参与这场动乱的西晋国王不止八位,但主要参与者是八位,而《晋书》又将这八位国王合并为一系列列传,所以史称这场动乱为“八王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