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班的故事鲁班节

鲁班,生于周王静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镇定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出生于一个世代工匠的家庭。他从小跟随家人参加了许多土木工程工作,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鲁班发明了很多东西。许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明珠记》、《万物起源》、《古史考》等。,认为木匠使用的许多工具和器具都是他创造的,如角尺(也叫鲁班尺),传说墨斗、刨子、钻、凿、铲等工具也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将工匠从当时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民用技术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后来,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大师,人们把他视为中国民间工匠的始祖。

东周中期以前,民间手工艺人一直从事原始繁重的劳动。直到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用他的智慧创造了许多聪明的工具,他们才从那些枯燥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他就是鲁班。鲁班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土木建筑工匠之一,也是传说中多有创造的杰出发明家。两千多年来,被民间工匠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纪念。

看到家里用的墨斗、刨子、钻子、凿子、铲子等木工工具,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但在20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这些都是伟大的发明,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明,木匠的劳动效率成倍提高,民用技术焕然一新。鲁班,姓龚伯,鲁国人。因为“象”和“班”是谐音,在古代很常见,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鲁班生于周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于周镇定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这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时期。当时的城市建筑和水利工作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铁器也已经逐渐延伸到各个社会生产领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奴隶制的解体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奴隶主和贵族的统治日益衰落,奴隶起义和暴动此起彼伏。奴隶主控制的政府手工业被打破,许多手工业奴隶得到解放,于是出现了独立的个体手工业者。据说鲁班是在这个时期获得解放的奴隶工匠,因此他有到处旅行和工作的自由。

鲁班·伊雪

当鲁班年轻的时候,他决心去钟南山学习。他告别父母,骑着马直奔西天,翻山越岭,连续跑了30天。前面没有路,只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山。鲁班想,恐怕钟南山已经到了。山上有几千条曲径,我该从哪条上去?鲁班左右为难,看到山脚下有一间小屋,一个老太太坐在门口纺纱。鲁班牵着马往前走,鞠了一个躬,问道:老奈,我该从哪条路去钟南山拜师呢?老太太说:这里有999条路,中间那条就是了。鲁班连忙向他道谢。他从左边数了四百九十九,从右边数了四百九十九,选择了中间的路,骑上他的马,跑上山去。

当鲁班到达山顶时,他看到树林里有一个屋顶。当他走近时,他看到了三间平房。他轻轻推开门,房间里到处都是断轴和烂飞机,连个别针的地方都没有。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伸着腿睡在床上,鼾声如鼓。鲁班心想,这个老师傅一定是个精通木工的神仙。他把坏掉的斧子和刨子装进木箱,然后坐在长凳上,等待主人醒来。

直到太阳下山,大师才睁开眼睛,坐了起来。鲁班走上前去,跪在地上说:师傅,请收我为徒。大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它从哪里来的?鲁班回答:我叫鲁班,来自一万里之外的陆家湾。大师说:我要考考你。如果你答对了,我就接受你。回答错误,怎么能来来回回?鲁班不慌不忙地说,今天答不上来,明天再答。答案出来了,师傅就收我做徒弟。老师傅捋了捋胡子说,三间普通房子有几个大木筏?多少个勺子?多少檩条?多少椽子?鲁班张口答道,普宅三间,大椽四间,二椽四间,檩十五间,椽二百四十间。我五岁的时候数过。正确吗?大师轻轻点了点头。老师傅接着问:有的人三个月就能学会一门手艺,有的人要三年才能学会。学三个月和学三年有什么区别?鲁班想了想才回答:学了三个月,手艺根植在眼睛里;学了三年,手艺根植于心。大师再次轻轻点头。大师接着问了第三个问题:两个徒弟学了手艺,下山了。主人给了他们每人一把斧子。第一个徒弟用斧头挣了一座金山,第二个徒弟用斧头在人们心中刻了一个名字。你想跟哪个徒弟学?鲁班马上回答:我愿意学第二个。老师傅听了哈哈大笑。老夫子说,好吧,如果你所有的答案都答对了,我只好收你了。但要向我学习,你得用我的人。但是这家伙,我已经500年没用过了。你可以拿去修理。

鲁班把木箱里的家伙拿出来一看,斧头裂了,刨得满满的,凿子也弯了,秃了。该打扫卫生了。他卷起袖子,在磨石上磨。他白天晚上都在磨,直到胳膊酸痛,双手被鲜血浸透。又高又粗的磨石磨得像一弯月牙儿。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光了,凿子磨尖了,一切都闪闪发亮。他一一递给师傅,师傅点点头。老师傅说,试试你磨的这把斧子,你可以把门前的大树砍倒。那棵大树已经生长了500年了。鲁班拿着斧子,走到大树下。这棵大树这么粗,几个人都抱不动;抬头一看,快到天了。他抡起斧子,连续砍了十二天十二夜,才砍倒了那棵大树。鲁班拿起一把斧子,进了屋子去见主人。老师傅又说:试试你磨的这个刨子。首先你用斧子把这棵大树砍成一个大水桶,然后你用刨子把它刨平。要亮到不留毛刺,圆到十五的月亮。

鲁班转身拿着斧子和刨子来到门口。他把大树的枝桠一斧一斧砍下,把树干上的节子一次次刨平,用了十二天十二夜,才把大铲磨得又圆又亮。鲁班拿着斧子和一架飞机进了屋子去见大师。师傅还说,试试你磨的这个凿子。你在大桶上凿了2400个洞:600个方的,600个圆的,600个钝的,600个平的。

鲁班拿起凿子和斧子,来到大铲前,开始凿。他挖了一只眼睛和另一只眼睛,只看到木屑飞溅。凿了十二天十二夜,凿了2400个眼睛:600个方,600个圆,600个钝,600个平。鲁班拿着凿子和斧子去见大师。大师笑了。他称赞鲁班说,好孩子,我一定把本领都教给你!说完,他领着鲁班来到西屋。所以它在西房间?许多模型,包括建筑、亭台、桥梁、塔楼、桌椅、箱子、柜子,种类繁多,精美绝伦,令鲁班眼花缭乱。老师傅笑着说:你得把这些模型拆了再装。每个模型都要拆卸和安装一次。如果你专心学习,你会学好这门手艺的。主人说完就出去了。鲁班拿起这个,看着那个,舍不得放下。他把模型一个个拿在手里,翻过来看,小心翼翼地拆了又装了三遍。每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早上主人来看他,他在思考;晚上来看他,他还在想。老师傅催他睡觉,他随口答应了,却没有放下模型。

鲁班苦学三年,把本事都学会了。主人会再试他一次,毁掉所有模型,让他重建。凭记忆,他把一切都做得和原来一模一样。老师傅提出了很多新模型让他造。他一边琢磨,一边做,结果就按照师傅说的风格做出来了。师傅很满意。

有一天,老师傅把鲁班叫到眼前,对他说:徒弟,三年过去了,你的本事也学会了。今天该下山了。鲁班说:不,我的手艺还不完美。我会再学习三年!大师笑着说,以后可以边做边学。我给你磨的斧子,刨子,凿子。带着它!鲁班舍不得离开主公,但他知道主公不会挽留他。他哭着说,我该给主人留下什么呢?大师又笑了。他说,师父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你不丢师父的脸,不丢师父的名声。鲁班只好告别师傅,含着泪下山了。他一直记得师傅的话,用师傅给他的斧子、刨子、凿子造了很多桥梁、机械、房屋、家具,教了很多徒弟,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木工的创始人。你可能还记得小学课本上那篇关于鲁班发明锯子的文章。传说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一个大任务——建造一座大宫殿。这需要大量的木材,但项目期限很紧。鲁班的弟子每天上山砍柴,但当时没有锯子,只能用斧子砍。效率太低,徒弟们每天都累得够呛,但木头还是远远不够,耽误了工程进度。当时,没有完成奴隶主的任务会受到严厉的惩罚。鲁班很着急,亲自上山视察。上山时,他偶尔会拔一把长在山上的杂草,手一下子就被割破了。鲁班想知道为什么一片小草如此锋利。他把草弄碎,仔细观察。他发现草地两边有许多小牙齿,他的手被这些小牙齿割破了。既然草的牙齿可以割伤我的手,那么有许多小齿的铁棒应该可以锯断树。于是,在他的想法和金属工匠的帮助下,鲁班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把锯子——一根有许多小齿的铁棒。他用这个简易的锯子锯树,真的又快又省力,锯子就发明了。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我们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实践出真知,研究出智慧。

每个人的成功都有内在和外在的影响。鲁班工艺的不断进步,离不开他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鲁班出生在一个世代工匠的家庭。自幼随家人参加了许多土木建筑工程,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你知道吗:用来打墨线的小钩也叫“板木”,刨木头时顶住木头的刺刀也叫“板斧”?为什么?原来鲁班的母亲和妻子也从事生产劳动,这对鲁班帮助很大。据说“班木”的由来是这样的:鲁班在做木工活,和墨斗还债的时候,拉墨线的是他的母亲。后来,母子俩经过多次实验,在墨线头上绑了一个小钩子。放线时,用小钩钩住木头的一端,可以代替手拉线,一人操作。从此不用找妈妈帮忙玩墨线了。后来木匠们将这种小钩命名为“半木”,以纪念这一创造。“班妻”起源的传说是,鲁班起初由妻子刨木头,后改用刺刀。

讲一个小插曲,根据《玉屑》里的描述:鲁班这些年一直在外面给人盖房子,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非常辛苦。他的妻子云石动了脑筋,做了一把伞,让鲁班外出办事时随身带着,这样可以遮风挡雨。时至今日,雨伞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可见鲁班家族对鲁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鲁班一生中做了许多发明。在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如《物·事·古史》等。他发明了许多木匠使用的工具和仪器。木匠用的尺子(也叫矩)是鲁班创造的,所以也叫鲁班尺。再比如墨斗、刨子、钻、凿、铲等工具,据说也是鲁班发明的。

据史本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磨,原名魏,汉代称磨。这是一种将大米、小麦和豆类加工成面粉的机器。自从人类进入农业社会以来,除去谷物的外壳,打碎豆类和小麦就成了日常琐事。早期的方法是用石头碾碎或碾碎谷粒,后来人们把谷粒放在石臼里,用杵捣碎。虽然这是古代谷物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但仍然费时费力。然后对比捣碎,发现研磨效果好,省力。传说鲁班受劳动人民智慧的启发,用两块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密麻麻的浅槽,放在一起,靠人力或畜力转动,把米粉磨成粉。这就是在中国广泛使用了两千多年的磨。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变成了旋转运动,把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了连续工作,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鲁班如何发明磨坊的真实情况无从考证,但根据考古发掘,距今六千年至六千五百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石擀面杖和石磨盘。在龙山文化时期(约4000年前),杵臼已经存在。因此,鲁班时代发明磨坊是可能的。

鲁班不仅是民间工匠的“奠基人”,也是一位卓越的机械发明家。他做的锁外面没有痕迹,机关在里面。它只能用一把相配的钥匙才能打开。《墨子·吕文》中也有记载:“公败者伐竹木,以为是喜鹊,得手便飞去,三日不绝。”也就是说,鲁班做的木鸟可以借着风在空中高高飞翔,三天不落地。相传鲁班还改进了车辆的结构,制作了机动化的木制车马。这种木制车马由木头人驾驶,装有机关,可以自动行走。后世的许多科技发明家,如三国的马俊、晋代的屈春、北齐的赵玲、唐代的马戴锋、清代的黄吕庄等,都受到这个传说的影响,纷纷朝这个方向探索。现在说木鸟能飞三天,木车和木马能自动消失,似乎太夸张太神话了。但也说明当时鲁班的技术确实很出众。作为我们的后代,在想要实现前人美好梦想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当时的科技水平和我们的实际能力,避免被一些虚无缥缈的传说误导,耽误了我们美好的未来。

据说鲁班在兵器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据墨子公伯记载,鲁班曾经为楚攻城做了梯子,为水战做了钩子(也叫“钩拒”),这两样东西在战争中都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后来受墨子影响,不再制造这类战争工具,致力于生产生活中的创造发明,造福人民。

鲁班出身于工匠世家,在建筑和雕塑方面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故事会》里说鲁班刻了一张立体的九州石图。鲁班在列子雕凤的故事。新理论。知人善任,显示了他不怕挖苦,努力学习的精神。故事说,鲁班想刻一只凤凰,没刻好就被别人嘲笑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工作,而是更加努力,终于雕刻出了一只表情生动的凤凰。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最后不得不佩服鲁班的高超技艺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2400多年来,人们代代相传着鲁班发明创造的故事。人们为了表达对他的爱戴和敬仰,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都集中在鲁班身上。所以,关于他发明创造的故事,其实就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故事。他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鲁班的法术记载:伏夷,自然山水,镇宅楼,抵御一切灾害,宅吉祥,家兴旺健。解读:鲁班第一弟子傅毅说,自然山水是仙境的好风水寓意,指的是自然山水仙境中的土地神(神)。自然景观也寓意泰山可以镇宅,一切灾难风暴雷电鬼神土地神都可以抵御。灾难由房屋的地板抵御,所以家庭自然没有灾难,顺应自然给家庭带来好运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