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略与立功理论述评
战后,部分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根本原因是什么?人们纷纷探索。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部分日本人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的主导意识形态。其核心是把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描述为世界“之最”;把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保自卫”、“解放亚洲”的“正义战争”;他把为侵略战争而战视为忠于天皇和“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
一,狭隘民族主义的起源
幕末复古思想家从日本古代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依据。据说“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但只有我的国家日本是上帝直接生的”,“中国是天上上帝的家”,“其他所有国家都是”...卑微的国家。”据此,日本被说成是“历代皇帝听命于天皇的祖先,天下统治帝国无止境,事事一致,人民对皇室忠诚顺从,形成一个大家庭。”(注:荒川一雄和松本圭三:《日本近代思想史》,同格非1973年版,第265—264页。他们认为,欧美的国体是民主合议制,而“日本的国体是建立在万物有灵的帝制之上的”,后者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日本国民对天皇的无限敬仰和忠诚,也就是基于“忠”和“孝”的天皇崇拜。伴随着“大和民族优越论”的是对其他民族的贬低。
日本明治时代的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5-1901)在1885年出版的《脱亚论》中说:中国无知到“不知改良之道”,一味“恋旧习”;学校教育的目的只讲“仁义礼智”和“不明真相的道理”;等一下。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被归结为“民族的特殊渊源”。(注:《福泽谕吉全集》,第10卷,第239-240页。福泽谕吉还认为,“在东方国家中,谁是文明的中心,谁能成为阻止西方国家的领袖,谁就是日本国民!”因此,福泽谕吉认为,在文明进军中走在前列的日本,有责任“用武力保护它,用文化诱导它,使它效仿日本,尽快进入文明的版图,或者作为最后手段,用武力胁迫它前进”。
在大东亚圣战中,日本人视日本民族优于任何其他民族和国家,视日本为亚洲唯一的“救世主”。大川的周明被称为“伟大的东亚评论员”,他在《日本二千六百年史》中说:“我们今天的意识真的是亚洲意识的合成,我们的文明是所有亚洲思想的表达。”一些狂热的民族主义者甚至认为,只有战胜和征服其他国家,才能表明日本人是不可战胜的。因此,日本人逐渐沉浸在一种适应其民族性格的排外的民族主义精神中。他们崇尚暴力崇拜,绝对服从,坚信只有战争才能摆脱国家面临的困境。这也是“百卷万国公法不如几门大炮,几卷友好条约不如一筐子弹”的翻版。
从上面可以看出,日本人的这种傲慢自负的心理成为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精神根源。正如法国历史学家亨利·米歇尔所言,“日本的民族主义一直认为日本有神圣的使命,但对其新学到的西方技术自然感到自豪。”。(注:亨利·米歇尔:《二战史》(中译本)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0版,第355页。正是“大和民族优越论”成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理由之一。日本人认为大和民族是优等民族,就像日耳曼民族一样,所以征服亚洲,然后征服世界是天经地义的。历史上日本屡次入侵中国和朝鲜,都是被这种轻视的观念所驱使。受其影响,一些日本人仍然标榜自己是亚洲的“一流”,假装是“优越”的民族,蔑视亚洲其他国家的人民。这种“民族优越感”让很多日本人忘记了自己国家在战争中死去的几百万人,抛弃了在战争中惨死在日本屠刀下的亚洲其他国家的5000多万受害者。为了维护日本的“优越”地位,一些日本人告诉本国人民,绝不能承认“侵略”,绝不能“反省和道歉”,否则日本民族将被“打上耻辱的标签”,永远抬不起头来。一些历史学家甚至认为,日本在大东亚战争中不是被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打败的,而是被美国的物质实力,尤其是被美国人使用的“野蛮”核武器打败的。这些人看到现在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和美国持平,位居世界第二,自然渴望重温他们的“大东亚战争”和“皇军辉煌成就”的美梦。今天,日本要重返亚洲,但只要日本不放弃“种族优越”意识,不对侵略战争进行深刻反省和道歉,它就不可能与亚洲国家和睦相处。
二是“侵略有理”论和“侵略有功”论
“侵略有理论”是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为否认和美化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而编造的“理论”。他们说,日本在二战中发动战争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安全,亚太战争是为了保卫日本的生存而不得不进行的“自卫战争”。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被英、美、中、荷四国包围,日本生存所必需的石油、铁矿石、橡胶等战略资源被切断,威胁到日本的生存。所以日本要想突破包围圈,必须和这些国家开战。
“九一八事变”的起因主要有“中国压力”和“中国在满洲侵犯日本主权”。说“满洲事变”是“在满洲谋求发展的日本民族生产力反抗和激烈冲突的产物”。至于卢沟桥事变的原因,主要有中国的“非法射击”论和中国的对日“重建东亚”论。说七七事变是中国驻军“开枪挑起的”,责任不在日军。日军使用武力是为了“自卫”。除了用“国土狭小”、“人口过剩”作为侵略的“理由”,一些人还制造侵略带有“文化使命”的谬论,比如宣称“日本民族大陆的发展,从历史必然性、历史特殊性和文化使命来看,都是宿命的事实”。(注:何祥福:《中日支援原则》,《新民周刊》第15、1938+02期。实际上,他们宣传的“文化大革命”就是宣扬军事封建法西斯主义。
“侵略有理”论并不新鲜,而是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的表现,是历史上“侵略有理”论的翻版。早在幕府时期,“飞海外论”和“拒洋论”就初步表达了对外扩张的思想。伊藤信行和松村吉田是极力主张侵略大陆,夺取中国满洲的代表。两人将日本流行多年的侵略扩张思想系统化、理论化,并在《迷乱秘策》、《孤囚录》等书中公开宣传,表明日本要“以支那为支点统一天下”,为后来的统治者制定侵略政策提供了最初的理论依据。明治政府成立后,明治天皇陈翰和木户高吉等人的《论朝鲜侵略》相继问世,为日本侵略中国定下了基调。号称“万里开浪,四面八方传国威”。时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山县有朋曾提出“主权线”和“利益线”扩张理论。他在奏给皇帝的《洋务略》中说:“一个国家独立自卫有两种方法:一是保卫自己的主权线,不允许别人侵犯;第二,保护利益线,不失去自己的有利地形。什么是‘主权线’?国家的领土也是。什么是“兴趣线”?即与我‘主权线’安全密切相关的邻近地区也。”这里所说的“邻近地区”无疑包括中国和朝鲜,“保护性利益线”是将中国置于日本统治之下。事实上,日本以“保护利益线”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1927年,田中义一首相宣称:“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洲,欲征服天下,必先征服支那。”(注:刘景富、杜文俊:《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版,第264页。)成为日本历届军国主义政府对外侵略扩张的指导方针。这也是“自卫计划”吗?1934年,日本陆军部炮制了一本名为《国防本义及加强国防主张》的小册子。煽动侵略战争的是“创造之父,文化之母”,这是对个人的“考验”,也是对国家的“生存竞争”。“七七”后,日本公开宣扬“侵略有理”论。声称“七七事变”是由英、美、苏唆使国民党实行“容共抗日政策”造成的。忘记了东方精神,完全根据西方思想主张三民主义的国民党,把国家当作私有财产,破坏了东方的道德,以远交近攻的政策征服了外国人,...危及东方的和平。再加上几年斗争的* * *让苏联红了中国,导致了中日事变。“1941结尾,皇帝发布的《宣战文告》还标榜“自保自卫”。
“侵略有功论”是日本右翼势力将侵略战争美化为“解放亚洲”战争的“论”。他们声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与英美等西方国家作战,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是“解放亚洲”,摆脱白人的压迫。1988年,时任国土厅厅长的奥野诚亮说:“什么是侵略,什么是军国主义?这些国家当时被白人殖民压迫,我们的目的是解放他们。”樱井信一宣称:“与其说是侵略战争,不如说是几乎所有亚洲国家都从欧洲殖民统治下获得了独立,结果教育变得相当普及...在短短的半个世纪里,整个亚洲都经历了经济繁荣,并使他们的国家强大起来。”(注:新加坡联合早报1994八月15。)在终战50周年的意向书中,各国议会联盟写道,“日本今天的和平与繁荣”是“建立在200多万战争受害者的基础上的。这些先烈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期待日本的自卫和亚洲的和平。”更有甚者,统治中国东北14年的日本殖民官员所写的满洲全史,被称为“建立‘满洲国’政权的‘良好动机’,是‘决心革新,扫除祸根,建立现代模范王道仁国,以保全东亚’,‘无私……努力在异乡实现王道幸福’的‘壮举’。甚至经济建设中的“贡献”和“奇迹”,构成了今天中国建设的“样板”。
/thesis/2006/14814 . html
参考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