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的民族风俗

苗族婚姻

罗甸苗族的婚姻一直是一夫一妻制。还有一些小妾婚后多年无子女。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办,有不与同姓、不与外族通婚的婚姻习俗。解放后,由于长期与布依族、汉族交往,婚姻习俗也发生了变化,自主婚姻日益增多,打破了长期以来不与外族通婚的旧习俗。

苗族婚姻的缔结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媒邀、说媒、讨八字、彩礼、结婚、婚宴、婚宴。

苗族自古就有在坡上玩耍的习俗,为苗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择偶提供了场所。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和爱伦坡玩耍相识,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男女婚姻不需要媒人。这种婚姻自由由来已久,代代相传。

县城的白家坡、东旺、闫平苗族除了春节、十月、冬季、腊月、冬节、农闲时的牛王节外,还有玩坡的时间,布依族过三月十三、七月三十,汉族过端午节、重阳节,也是玩坡的好机会。过去苗族青年男女在玩坡的时候在一个山坡上相遇,有的在河边、公路上、田野里相爱。男青年用歌声寻找心中所爱的女孩。如果两人意气相投,女孩会和男方一起唱歌,谈心,主动开糯米、鸡蛋等招待心中的爱人。经过多次交流,他们感情很深,互相了解。他们发誓要为大树或高山和悬崖做一件终身大事。

从苗族的彩礼中可以看出,白家坡、那坪、罗素、洛木等地的苗族在婚姻习俗上还保留着母系制的遗风,同时还有叔伯与女方的父系制相抗衡。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还新娘头”。既要给大伯长辈大礼,也要给女方大伯大礼,姑娘要许配。你必须得到我叔叔的同意才能同意这门婚事。

在大门口的空地上,钉了两个大木桩。纺锤放在桩子上,拉纱,箅子放在机器上过夜,左手丢梭子右脚踩,右手丢梭子左脚踩,布不停地织,布像流水一样滴出来,放进染缸染了色,送给爸爸妈妈.......这样的内容,清晰地再现了一个罗甸织女的生活画面。罗甸布依族有自己的植棉、纺纱、织布、染色的手工技艺。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做出省内外家喻户晓的土布床单。

编织舞蹈

织布舞是当地布依族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创造的。这种编织的技艺发展为编织舞后,舞蹈以轻盈、灵巧、活泼的舞姿展现了布依族劳动人民的生产过程,真实地描述了布依族姑娘从自己开荒、播种、收棉、收割、纺纱、整理等全过程。,将布料放入染缸中进行染色。

织布舞是一种没有道具的舞蹈。一般有两个表演者,面对面,手里拿着两根棍子。一人持两根棍子上下摇动,展示旋转时的交叉动作。另一个人是织女。当她看到木棒起伏时,她立刻伸腿,弯背,将手中的木棒左右穿梭,动作协调地舞动,同时嘴巴还张着。

织布舞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舞蹈的整个过程中,主要目的是自始至终地展示布依族姑娘们精美的头饰、服饰及其独特的绣花鞋。俗话说,山里人家多。在整个编舞过程中,河山之美展现在人们面前。看织布舞,就像是在炎热的夏天,在山村的小河里,享受着水传递到你身体每一个细胞所带来的清凉,听着山林里的鸟语花香,沐浴着阳光带来的悠闲,仿佛置身世外桃源。看着编舞的曼妙动作,听着甜美的歌声,仿佛躺在阳光下的沙滩上,看着舞蹈,享受着城市的休闲文化。

如今,除了罗甸的织布舞已经走上舞台外,布依族村寨的人们还经常在山村的节日、庆典和农闲时举办织布舞。每当天上有明月的时候,村里的姑娘们就会在月光下自发地聚集在太阳坝和寨子上的空地上,进行这种自娱自乐的民间传统舞蹈表演,让村子更加宜人。

建国前,罗甸的织布舞很流行。当时布依族把它搬上舞台作为城乡文化发展交流。50年代,这里的织布舞还参加过黔南州的一次民间文艺汇演,省歌舞团进一步安排在1982。布依族编排好的芽舞,在舞台上更有民族风味。

罗甸布依族地区是民歌的海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丰富,门类齐全,形式活泼。有古代歌曲、劳动歌曲、时政歌曲、爱情歌曲、生活歌曲、历史传说歌曲、儿歌等。,其中有一定的风格。一般有5到7句,每句话最少数量不一,字数从几十个不等。为了强调词义,开头往往重叠,句子押韵(内韵外韵)。布依族用汉语唱民族、七言或五言句的比较多。韵在一、二、四句末(外韵)。根据内容需要,也有三五六句,每句话字数不限。作曲形式:单曲名为《散花调》;两首合成曲称为“双音”或“排箫曲”,两首或多首合成曲称为“排箫曲”。罗甸的布依族舞蹈不多,都是群舞。有:毛笔舞、饶蛤舞、花包舞、板凳舞、演绎编舞。

扔花袋子

是罗甸布依族的传统体育活动之一,也是布依族青年男女选择终身伴侣的一种娱乐方式。从元旦开始到正月末。花由不同颜色的布制成,大约一英尺见方,里面填充谷壳或棉籽。扔花包的时候分男女。排好队互相扔。这种习俗是前人流行的,古人所制,代代相传,活泼随意。相传古时候有个布依族姑娘,如花似玉,光彩照人,村里村外很多男青年都来求婚。我们做什么呢于是在除夕夜,女孩把布染成了各种颜色,做了不同颜色的花袋,包括一个红色的花袋。谁扔了这个花袋,谁就是她心里爱的人。第二天,大年初一,远近各村接到她父母通知的男孩子都穿上新衣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姑娘家集合。女生从楼上下来到房间中间,叫男生在门外站成一排,然后把花袋一个个扔给他们。男孩们竞相捡起花袋。女孩被一个善良、勤奋、英俊但家境贫寒的男孩所吸引。这样,布依族的后裔通过抛花、抛袋的方式为青年男女选择终身伴侣,深受人们的喜爱。就这样,布依族抛花包的习俗流传下来,进而演变为“花包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