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是苏俄在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剥夺资产阶级,将所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收归国有,监管小型工业企业;实行余粮收集制度;禁止私人买卖日用品,实行产品实物供应和主要消费品配给制;取消货币和会计制度,实行总局制,国家直接为各企业制定产、供、销计划;实行全民义务劳动制度。

战时共产主义是适应战争需要的临时措施,对集中国内一切人力物力粉碎外国武装干涉,从而赢得内战具有重要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战争和经济被摧毁的情况下被迫采取的。对保卫苏维埃政权和内战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些措施很多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比如把“余粮征购”变成了“粮食征购”,抑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国有化的快速推进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活力,义务劳动从倡导变成了强制。

1921年3月,十月革命时支持革命的克浪斯塔德的水手们发动了暴动。这次兵变虽然被镇压了,但也迫使高级领导干部开始反思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而导致新经济政策的出台。

百度百科-战时共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