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每年是如何定价的?
美国期货市场价格是全球农产品价格的风向标。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其农产品期货交易历史悠久,美国的期货市场价格不仅是制定美国农产品价格的基础,也为世界各地的农产品市场提供了价格参考标准。例如,CBOT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是美国现货价格的重要参考,还以其市场影响力主导谷物、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全球价格的形成;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棉花期货价格不仅是美国棉花产业定价的基础,也是全球棉花贸易价格的重要导向。
本文以大豆为例,解释了CBOT大宗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形成过程。在CBOT,大豆期货交易是一个涉及流通、贸易、加工企业和农户等诸多交易主体的有机体系。其价格形成过程如下:美国农业部发布美国大豆主产区年度产量预测和实际统计数据,CBOT期货交易商主要根据美国农业部大豆的产量信息买卖期货,形成大豆的期货市场价格;养殖户根据期货价格的供求趋势确定下一年度的生产安排,减少生产中的盲目性,降低风险。交易者通过农产品期货价格在现货贸易合同中确定价格,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显然,美国国内大豆产量是CBOT大豆期货价格波动的主导因素。这种基于美国国内大豆产量的期货定价机制,非常有利于保护美国大豆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近年来,虽然南美国家大豆产量迅速上升,但以美国为首的跨国公司通过集中控制这些国家的大豆流通渠道,垄断了国际大豆贸易。因此,世界大豆生产格局的变化并没有改变美国期货市场主导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定价机制。
影响国际农产品定价机制的三个因素。
由于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机制的核心是CBOT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影响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因素也成为影响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机制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供求关系是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的基础。商品价格的变化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在供求关系的影响下,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自动波动。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的供给增加,该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反之亦然;当对一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它的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亦然。正是因为这种供求力量在动态中保持相对平衡,才形成了商品的市场价格。虽然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在形式上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第二,美元汇率的走势是影响国际农产品定价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全球大宗农产品通常以美元计价,美元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大宗农产品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走势。美元贬值,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就会上涨;当美元升值时,CBOT大宗农产品的期货价格就会下跌。
第三,农产品市场的国际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定价权。在完全竞争、信息对称和零交易成本的前提下,大宗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完全由该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宗农产品国际市场并不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市场组织化程度是影响国际农产品定价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看,少数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主导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定价权。目前,世界粮食贸易量的80%被拥有百年历史的四大跨国粮商“ABCD”所控制,即美国ADM、美国Bunge、美国Cargill、法国LouisDreyfus。这四家跨国粮商通常被称为国际粮食市场的“幕后黑手”。这些国际巨头凭借资金和经验优势,完成了对上游原料、期货、中游生产加工、品牌以及下游市场渠道和货源的绝对控制,是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的重要参与者和决定者。
此外,还有一些非主要因素也在影响着国际农产品交易价格的走势。这些非主要因素主要包括基金持仓、天气因素、农业补贴和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的报告。本质上,这些非主要因素对大宗农产品定价的影响还是通过供求关系。当主要因素决定大宗农产品价格的阶段性走势时,其他因素会成为价格走势的催化剂,加速大宗农产品国际价格的涨跌;在某些情况下,这些非主要因素也会转化为主要因素,起到关键作用。
以美国农业补贴为例看其对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机制的影响。美国政府为国内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和补贴。根据OECD发布的报告,2002年美国的农业补贴达到395.6亿美元,占发达国家补贴总额的16.84%,占其农业收入的18%。美国农业补贴对国际大宗农产品定价机制有重要影响。首先,美国政府对不同作物补贴的变化会直接影响这种作物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而影响CBOT农产品的期货价格。例如,2002年5月,美国政府通过了《农产品补贴法案》(简称《新农业法》),其核心内容是增加对农业的补贴,但将2002年至2007年的大豆贷款价格从2002年前的526美元/蒲式耳下调至500元/蒲式耳。大豆补贴的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2003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减少7%,导致世界大豆供需失衡。由于供应不足,2003年下半年CBOT大豆价格迅速上涨。另一方面,巨额农业补贴扭曲了国际大宗农产品的定价机制。补贴是获得价格竞争优势的手段,美国巨额的农业补贴极大扭曲了国际农产品的定价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