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人教版)有什么特点?教师在使用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时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我们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有了新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程。”更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规律”,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进一步”强调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继续高中历史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揭示了高中历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终极目标。
从1996开始,原国家教委发布了独立的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虽然后来多次修改,但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认识并没有太大变化:2002年4月,1版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历史是认识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和规律,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实际上,大纲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定义是对“历史”性质的定义,是学术上的描述。它也适用于大学阶段的历史课程,但实际上它不承认高中历史课程的性质。
相比较而言,新课程标准更科学地揭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目的。
第二,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的有了新的认识。
概括起来,新课标从三个方面描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①知识教育和学科能力培养:“从不同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展示人类发展过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文化遗产”;“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历史观分析和解决问题;学会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②强调历史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进一步了解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再到加深对历史和现实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积极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理论与历史相结合;注重探究性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比较、总结和解释;学会与他人合作,尤其是与不同意见的人合作。”③培养积极的情感和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关注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结合新课标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规定和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建议,新课标更加关注后两者,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理念。
总结大纲中对教学目的的描述,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教育。结合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规定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建议,大纲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体现了“以基础知识为中心”的理念。说实话,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意识到大纲对“思想教育”目标的规定过于强调思想教育,容易造成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抵触,未能充分揭示历史在人的价值观形成和情感培养中的教育功能。
总之,新课标关于高中历史教学目标的规定,是对教学大纲关于教学目标规定的重大发展。传统的教学大纲以学科体系为核心来表述学科的知识点和教学要求,往往对能力和教学要求采取“初步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抽象的方法,缺乏明确的指导,让教师确切知道学生应该达到多少。《新课程标准》将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能力的发展具体化,从而明确了高中教育史教学要达到的基本标准。
第三,揭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理念。
《新课程标准》用相当的篇幅全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概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理,吸收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关爱人类的情操。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在体系构建上,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要坚持基础性和时代性,要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学习历史的更多选择,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元化、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和实事求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完善历史教学评价,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充分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
原来的“教学大纲”没有“教学哲学”的内容。
学习和理解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实践,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实施,实际上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本来面目。
第四,开发历史教学资源的理念是新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一切有利于课程目标实现的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不仅包括教材、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迹、文物古迹,还包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等人力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水平与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鼓励和倡导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根据我掌握的资料,这是对“中学历史教学资源”这一概念的完整而准确的概括。它拓宽了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视野,启迪了思想,解决了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为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的创造性教学和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第五,历史教学内容新。
从某种意义上说,原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复,仍然是国内外的“通史”教学。
新课标采用“模块”和“专题历史”的形式,将中外历史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的25个专题,使之成为必修课。通过必修历史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理解历史发展中的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目的。新课标规定的历史选修课有六个学习模块:历史重大改革回顾、现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论、探索历史奥秘、汇聚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