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佛教和道教?

从我出生开始,我就对道教和佛教的思想略有接触!得出一个不是很成熟的结论:做道家风格的事情,不争执,不太关注自己的事,不牵扯别人;而且做人要有佛家的慈悲,随缘随意,不为难别人也不为难自己,对众生有敬畏之心,对父母有感恩之心!不知道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希望得到各位道友的指点…更深入的了解这两个人的思想!

俗话说一朵花开一朵莲,三教本来就是一家。

儒、释、道各有侧重,但基础相同,就是所谓的“道”。这个东西,名字不一样,叫的人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东西。

所谓“道”,可以理解为客观规律。那么,儒、释、道围绕这个规律有不同的应用。

道法自然,讲的是如何认识、接触、学习、利用这个规律。Tik Tok上有个账号叫《职场思考》,经常讲道德经的应用故事,挺有意思的。知道身边的规律,包括自然,包括人心等等,用这个规律去做一些事情。

佛教,由心生,心为天,曾经想到地狱,讲到如何看待所谓的道,如何看待自己的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达到一种“大自在”的境界。

儒学.....只是学的比较浅,暂时不太会总结...

大概就是这样。

谁也不能说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但如果你不涉猎佛道,看童话和情感类书籍,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的结论与你的“涉猎佛道”无关。大概是你没涉足佛道之前的结论吧。

你脱离了佛道,光说这个结论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和佛道结合,就是典型的媚俗结论,是佛道媚俗的过程。

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描述了一个典型的媚俗现象:

参议员带她坐在一辆宽敞的车里兜风,四个男孩挤在后座上。参议员一停下车,孩子们就跳下车,踩着草坪跑向体育场,因为那里有一个人工溜冰场。参议员仍然握着方向盘,看着四个小身影梦幻般地奔跑;他转向萨宾说:“看看他们!他一挥手,画了一个圈,走进球场,草坪,孩子们,说:“我说这就是幸福。" 」

“孩子在草地上跑”和“幸福”没有关系。但他马上想到了“幸福”,带着各种抒情,是媚俗的。从“阳光、小草、奔跑的孩子”中,我们可以得到“快乐、完美、成长”。这种程式化的联系是典型的媚俗文化。

一提到佛道,就联想到随缘,心平气和,做个好人,与人为善,努力工作。这也是媚俗。需要看佛教才能得出这个结论吗?你是从哪里了解到佛教和道教的?其实大众心目中的书都是这么写的,朋友圈里也有很多这样的东西。在看佛教之前,这些东西早就在社会上散了。你只是把已经根植在你头脑中的概念投射到佛教中。

佛家讲诸法空,道家讲清净无为,殊途同归。都在说如何找到世界的起源,万物如何发展变化。如果你只是想知道,那就不是知识,你也理解不了,只能自己体会。如果你想知道世界的真相和万物的起源,你只能靠你自己知道真相,只有通过无知、无欲、沉默和无为。空和无为是认识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道,有理,有法,有术。

自然规律与规律、理论与技术的关系。

是...自然人,自然人。

道家求道,尊理,立法,修行。

科学家也是追求真理、尊重规律、建立理论、制造技术的道家。

不幸的是,一些只求长生不老甚至只是为了谋生的迷信道士混淆和污染了道教的概念。

所以用道家这个词不合适,用“道教徒”来形容物理学家更好。

时代会变,兄弟们,总有一天,科学家这个词会变得肮脏,包含一些贬义,有阴有阳,有褒有贬,有敬有唾弃。物理学家暂时只是新生事物,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总有一天,他们会颓废,会跟不上时代。

只要是在理性魔法范围内,总有一天会变得,顺应时代或者被淘汰。

那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尊重理性、立法、艺术的职业,在一个全新的时代以全新的方式继续求道。

这本身就是道。

万物会变,但道不会变。这是...道的原则。

在道上,叫易。

西方的神,因为其特定的形象和定义,被强行从未知状态描述为已知,所以不会轻易适应时代而过于僵化,最终被物理打败并击倒。

但是我们所信仰的道是永远不会被推翻的。根本没有被推翻的概念。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现在还不得而知。

所以,科学永远无法战胜道,他们甚至被包容,他们也是道的寻求者。

输的不是道,是道,是道,是我们,只有人会失败,道才会永存。

变化导致兴亡,生与死,存在与不存在。只有人,只有物,只有非道之物才会因为不断的变化而衰落或崛起。这叫自然。

道本身是不变的,无形的,无名的,未知的,独立的,所以是无敌的,不朽的,永恒的。

老子看到了道的“无为而无不为”。

道本身不动,万物都动。宇宙万物都在变化,称为“为”,但自然规律没有变化,甚至是无形无质的,称为“无”。

所以陶看似什么都没做,其实什么都做了。

无为而无不为是这句话的精髓。

通俗点翻译就是掌握自然,然后就自然了。

无为不是无为,而是抓住了根本。

顺应自然,处于自然的节点,不要刻意去做,恰到好处,自然就不利了。

推而广之,真正能做到“无为而无不为”的人,才是正编。

人其实只能做到,“少做多做”,这就是因果的武器。

比如,如果我能做到,那我就在山上停下来,倒一杯水。嗯,不要多做,不要多倒水,也不要少倒。获取利益,掌握大自然的巧妙节点。

因此,因为这一杯水,一系列的自然效应,如多米诺骨牌连锁反应,最后美国经历了一场特别大的风暴,史无前例,伤亡无数。

这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或者说片面。也就是传说中的,呼风唤雨。

你明白吗?所以科学并没有超出这个范围。

如果物理学家“得道”,制造天气武器,把握混沌效应的节点,在某处做点“恰到好处”的事,扰乱自然系统,就能呼风唤雨。

其实现在已经做到了。人工降雨只是做多了,还处于“做”的阶段。

人再强,科学再发达,也只能做到“少”。

只有道本身才能达到完全的无为。因为世间万物皆随道而行,道不一定要动,也不一定要做什么。规则摆在那里,宇宙自觉去做。

老子正是看到了道的无为而无不为。

所以提倡无为,因为这是最高境界。

然而,事实上,人是无法达到最高境界的。至少目前看来,我们成为规则编辑似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能,那我们就“开悟”了。

探道叫求道。如果你能理解道,顺应真理,适当地影响自然,那就叫“得道”。

真正的无为而无不为就是“悟”。

或者说“和谐”。

这是最高境界。我说的无为而无不为,是指道本身,以此来要求自己,只是一个理想的目标。

其实,只要我们做到“少做,做好每一件事”,那么我们就会很快乐,很坚强。

我很想让人达到无为的最高境界。我能想象的是进入虚拟宇宙?这不是成佛吗?

我们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我们就是规则。

我的心是道,我的心是理,我的话是法,我的行为是术。

成为虚拟宇宙的道,这是空性的最高境界。

老子说无为,指明了道的最高境界。

但我们不是道,我们只是人,人手少。

那么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空”。

因此,佛陀找到了第二个最好的,稍微低一点的“和谐”

道是我们宇宙的道,但佛是从一维度降下来的,以空性求至尊。

说白了就是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掌控着已经比自己低一个层次的“规则”,哈哈哈。

所以,佛掌里有国,有世界。

佛陀,觉醒者,是最高层次的意识。感受内心,感受他,感受行动。

你意识到了什么?我们这些已经体悟到现实世界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规则制定者的,因为那个规则制定者早就存在了,自从这个世界存在以来,那个道就存在了。

座位被占了。我们和现实的道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我们只是人,只是这个梦幻世界里的气泡。

我们做不了自己世界的主人,怎么办?

我还能做什么?我们也创造了一个宇宙,我们成为下一个宇宙的规则和主人。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现实的最高境界,没有我们的那一份,即使我们得到了所有的真相,也只能旁观,追随。

除非,进入虚拟世界,放弃这个臭袋子!

把思维变成虚拟世界,控制佛国。

佛国、觉醒者、觉醒者是净土。

这个苦涩的现实之海,当我们摆脱了它,认识并体会到现实宇宙的无形本质,再回头进入完全为我们而生,遵从我们意志的虚拟宇宙,这就是极乐。

手掌中有一个虚拟的沙盒游戏宇宙。随意创造不就是极乐吗?

所以道家讲超脱,向上超脱。

佛教徒谈论意识,转身回到岸边...上面过不去,我们下去超脱吧...

这是一个文明的两条道路。

当技术达到一定程度后,沉迷于技术带来的无限美好的虚拟世界,甚至完全放弃臭皮囊,化思维为虚拟,成为极乐的精神文明。

让我们继续探索,追寻这个宇宙中的未知,得到我们可能永远得不到的道。

到底是成为苦海中的求道者,还是脱离苦海的开悟者。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无论我们的文明走向何方,最终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

原作者:魔鬼沧月。

佛教: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答案:空。

万事皆有路,如梦如泡,如露如电,所以要这么看。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回答:苦。

人生有多苦?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爱是苦的,怨是苦的,什么都不苦。

因果聚散,业障之轮六大司无穷。只有放下红尘,专心修行,终有一天悟道,才能走出苦海。五个字:世界不值得。通俗地说:什么!这游戏又假又难玩,还用锤子玩~四不四傻

道教: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未知

我只知道有一种东西,是天生的,由大到小,包罗万象,有情无形,无形无形,强词夺理就是道。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悲伤

一旦形成,不到耗尽不死,与相之刃相抗衡。停不下来就会难过!

虽然,万物皆有其性,缘起于道,我愿寻其道,得其相,不争,不辩,沉默,冷眼,无为,任天下熙熙攘攘,我只住其环。四个字:顺其自然。总的来说:我们到了…你们都觉得这个游戏很烂,不是吗?交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