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三寺瑞莲池的历史演变
宋代,苏三庙是苏三父子的故居。宋真宗大宗祥符二年(1009),苏洵出生在玉梅山城西南角。苏洵的儿子苏轼和苏辙也出生在这里。元代延祐三年(1316)前,苏三故居改建为祠堂。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重建苏三寺。明朝嘉靖九年(1530),差役邱道龙命梅州知府对苏三寺进行修缮扩建,并将九寺之地划分为供苏泗寺使用的田地。清康熙四年(1665),梅州知府赵惠雅仿建了苏三寺的主要建筑——范迪安、七贤殿、密室、瑞莲阁。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梅州知府黄元堂重修苏三庙,并置祠。“田分两沟:近宅者,回素素寺供养僧人。”嘉庆十一年(1806),苏三寺增加了祠堂的东、西厢房和方墙门道。重立三苏父子三人雕像。嘉庆十八年(1813),周知年间,赵来珍对苏三寺进行了大维修,“筑于池边”,建来凤轩(原集美堂)。咸丰三年(1853),快雨亭建成。当何被任命为四川的政治特使时,他来监督这项工作。因去苏三庙拜谒苏三父子,为避大雨而去亭中,故取名急雨亭,并手书匾额。同治九年(1870),修建了苏三庙的大门(现为前殿)和厢房。光绪元年(1875),四川巡抚张之洞来梅,倡议修建楼(原名东坡纪念馆)、亭、绿洲亭。光绪二十四年(1898),眉山人重修了苏三寺的斗篷亭。这座建筑建于南宋时期。因陆游登上此楼,拜苏东坡画像,以诗赞眉山:“怀美妙处,千年诗书城。”这座建筑有前国防部长张爱萍题写的碑文1983。民国八年(1919),眉山警备旅旅长陈驻寺为司令部。在此期间,陈集资对庙进行了一次大维修。至今,祠堂的一些方墙还留有一些民国建筑风格的痕迹。民国十七年(1928),眉山地方官绅聚议扩建苏三庙,先后加建南门、白坡阁、风格苏宣、半潭秋水一方山、码头、彩船等。,并修复隧道和小桥,将苏三寺改名为苏三公园,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民国25年(1936)6月,四川省善后督办刘伟力“保护苏三庙告示碑”。7月,四川省政府主席刘·“保护庙的布告牌”。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中正签署《保护苏三寺通告碑》,立于苏三寺。蒋中正在题词中称赞:“(苏三寺)比武乡遗寺和工部草堂多”。1949解放后,苏三庙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0年初,县文化馆成立,同时主管苏三庙事务。1954 10,文化馆向上级上报《眉山县文化馆内部苏三庙培训修缮方案》,省文物局批复“暂不培训修缮”。1956年8月,眉山县成立苏三公园建设委员会。9月开始培训。1959年,苏三纪念馆成立,一批古籍善本被上级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图书馆、省图书馆、苏三寺省博物馆。国庆期间,展览正式对外展出,并接待了第一批前苏联专家。1979年,苏三纪念馆更名为眉山县苏三文物保管所。1980年7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苏三寺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月,全国苏氏研究会在苏三寺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学术研讨会。1984年,经四川省组委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财政局批准,眉山县苏三文管所更名为四川眉山苏三博物馆。1997年,眉山重建地委和行署。2000年,眉山由地而建,成为地级市。6月,苏三寺被省文物局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推荐名单。2001年7月,苏三博物馆实行市级管理,隶属眉山市文体局。2003年6月,更名为“苏三庙博物馆”。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苏三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