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历史上“烟台玉皇顶庙会”的记载吗?

在中国,庙会也被称为山市。据说正月初九是玉帝的生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去中国所有供奉玉帝雕像的寺庙参加庙会。烟台的玉皇顶庙会也是供奉玉帝的雕像,所以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在中国古代,烧香祈福是庙会的主要内容。时至今日,休闲娱乐、观赏民俗成为庙会的主要内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剪纸也在烟台玉皇顶庙会上展示得淋漓尽致。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历史名人和节日图案都吸引着游客的注意力。庙会采用“放水养鱼”的模式,安排了海阳秧歌、河北吴桥杂技、拉洋片等传统文化表演,还融入了面人、糖人、红烧肉等民俗。

既然是庙会,那时候就会有主祀,玉皇顶庙会供奉玉帝。

玉皇大帝,居住在太尉玉清宫,全名“天、天、金阙、至尊自然、米拉至真玉皇大帝神”。究其名,根据对玉帝圣名异同的考证,“玉帝圣名在劫前的中世纪备受尊崇,耳受推崇。天下之主善道而感玄,而各人有各人之知,各人之信,必与之显,尊诸神名以定爵位。玉皇大帝有四个:一个是太尉玉皇大帝,一个是太尉元兴,一个是梵天玉皇大帝,第三个是玉皇大帝,第三个是汉哀帝。四魏紫玉帝,汉光帝去后,然后担任军号。他们都不是玉帝。此玉皇大帝,昊天金阀,至高无上,自然奇妙,传说神秘的穹高就是玉皇大帝,杀天灭地,永不灭。”赢得了他的信仰,由于古老的宗教,在远古时代,有主宰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运势、生死、吉日等人类生命命运的至高神“帝”和“神”。西周以后又称为“帝天”、“昊天”、“帝天”。南朝陶弘景《真灵业图》中已经有“玉帝道君”、“玉帝高”的称号,排在玉清三元宫右侧第11、19位。隋唐时期,“玉帝”信仰广泛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有一句“向玉皇大帝致敬,衷心期待”。诗人元稹《以州府赞乐天》诗中还有一句“我是玉帝香案史”。一部重要的道教典籍,写于唐宋前后的《尚高玉帝经》,详细描述了玉帝的来历和起源:很久以前,有一个美丽奇妙的国度,景德王和宝皇后年老无子,于是让道士持祷,梦后道士为皇后抱了一个婴儿,醒来后怀了孕。怀孕一年,丙午正月初九午时,生于宫中。太子长大后继位,不久就放弃了自己的国家,去普鸣乡燕山修行佛法,从此翻身。用了三千劫来证明金仙。一亿多劫,只为证明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八岁(1105),玉帝圣旨为“太上皇田凯之符李煜含玉帝真身”。宋徽宗郑和(111-1118)六年(1116),玉皇大帝尊为“太”。

剪纸艺术是玉皇顶庙会的最大特色。

山东民间剪纸从造型风格上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渤海湾的豪放,与黄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纸一脉相承。一种是山东胶东沿海地区比较有特色的精致剪纸,以线为主,线面结合。它似乎与山东汉代画像石含蓄繁复的风格一脉相承,并以其密集的装饰手段,使古朴清爽的外观更加饱满丰富。

山东胶东把一个技术好的女人叫做“骗子”,不管她在哪个村子,人们都以她为荣。他们的花卉图案经常在壁纸上用烟火四处传播,成为远近村落的插花模样。剪纸最常见的用途是装饰窗户。胶东的窗户大多是细长的格子,一般只能贴小花。女人们发挥自己的创意,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构图剪成条,然后贴在窗户上,形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这种叫“窗花”的剪纸一般贴在“窗心”上。还有“角花”、“窗边花”、“斗鸡花”挂在窗前,构成了一系列的“间文化”。为了配合节日房间的布局,剪纸也被用于装饰墙壁和天花板,以及器皿的贴花。其中山东高密的剪纸流传,从农家乐的门窗、棚顶到橱柜、衣柜都有剪纸装饰。一般制作都是直切,不打草稿,特点是锯齿纹和直线结合形成图像。从古至今,山东剪纸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功能。因此,善于变戏法的民间“魔术师”,更注重技巧。那些断裂的线条和细如蚊足的毛刺,往往会让人感受到一种常人无法实现的奇妙。

玉皇顶庙会的另一大特色是烟台特色小吃的种类繁多。

“素食”是蜂蜜茶的一种。以炸薯片为主,配以蜜枣、杏脯、炸藕片、山下糕、青梅等。,然后掺入蜂蜜汁,按斤出售。这种蔬菜炸白薯片占80%,炸薯片最好吃,最受欢迎。香脆,甜脆,蜜而不黏,即使吃多了也不会觉得累。其他食材各有蜜饯味,价格也比薯片高。作为一种茶,它是一种奇妙的产品。至于为什么叫“素食”,没有详细考证过。

炸糕也是清真食品,用糯米粉裹豆瓣酱炸制而成。也很甜糯脆,但不像素菜一样只有庙会才有。到处都是炸糕。清真摊位上的产品有一个共同的优点,就是干净卫生,让人放心。

拉面,福山,据说有200-300年的历史。以其光滑、细腻、细如银线、品种繁多、工艺性强而著称。浮山,拉面

玉皇顶庙会面皮可分为圆条和平条。圆条有绿豆条、偶条、细偶条、一窝丝、龙须条等。扁条有20多种,有带条,灯草皮,扁条,韭扁条,一窝韭扁丝。卤汁有几十种,大卤汁、温卤汁、炸酱、肉丝、虾仁、三鲜、海鲜、清汤、干拌、炖勺等。,而且条和卤汁也有一定的搭配规格。使用的第一个容器是用香油浸泡的沙陶碗,因此被称为中国四大面条之一,但其来历却鲜为人知。由于福山拉面爽滑可口,很快就在胶东广为流传。据说七八十年前,蓬莱有个服装师傅开了一家福山拉面馆。有一天,到了晚上,快要打烊的时候,突然来了几个客人,坚持要吃福山拉面。当衣服师傅看到搅拌好的面团已经用完的时候,现在已经来不及了。箱子里只剩下几块面皮,只有一条蒸嘉吉鱼和一根发木耳。所以,衣服师傅会把面团分成几碗,加入水煮鱼、花椒、大料的鲜汤煮开,去掉花椒、大料,加入嘉吉鱼、盐、酱油等调料煮开,把鸡蛋、湿淀粉倒在面团上。客人一看,好吃,爽滑,好吃,惊艳。这面条叫什么?衣服师傅以为这个面是浮山的拉面,但是面团比浮山的拉面少,就顺口说:“这是蓬莱面。”蓬莱小面自此开启,其对应的福山拉面自然成为“大面”。

烟台的玉皇顶庙会有一个特殊的习俗。每年庙会都要有几个卖蜡木杆的摊位。几乎每个开庙会的人都要买一根蜡木杆。最初,它被用作爬山的手杖。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说用拐杖走路可以保证生命安全,于是普通的蜡木杆就有些神了,提高了价值。在玉皇顶庙会的各类商品中,这种蜡木杆最为畅销。几乎所有赶去玉皇顶庙会的人,手里都会有一根蜡木杆。首先,它被用作爬山的手杖。此外,蜡木杆还有保家庭平安、事业腾飞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