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新闻是怎么用的?

古代的新闻传播有很多种,分类如下:

1北魏拓跋焘皇帝,曾经让宰相崔浩写一篇报告文学,叫做《国志》,这是北魏版的《建国大业》。内容从北魏拓跋珪建国开始,写于本届之前。写好后,国家花了300万元把它刻在石碑上,立在南北要道上,供人阅读。这是主要指令报告的传播模式。

2.唐朝时期,藩镇很多,每个藩镇在京都都有驻京办,了解京城的动向和朝廷的文件,重要的抄下来,按期送回藩镇,供大佬们了解中央动态。这叫“在院子里玩”。后来到了宋代,发展为地宝,由专门机构印制发行。发布诏书、官员奏折、官员的升降,一直是邸报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这是官方的信息传播方式。

3、《地宝》不足以满足当地人获取宫廷秘史的需求。一般来说,帝宝很少报道水灾、旱灾、蝗灾、日食、地震、异常天象等灾害,因为这些都被认为是神对皇帝的不满和警告,有损皇帝的威信。一般禁止报道军事行动,尤其是兵变和镇压农民起义,因为这些新闻会扰乱人心,对政权构成威胁。不同意朝廷观点的官员一般是不允许上的。所以从北宋后期开始,就出现了私刊的“小报”,“京城出版,街上叫卖”。事实上,编辑出版小报的人大多是地宝的编辑,他们的信息来源是朝廷和各级政府的工作人员。“所谓谍报、省谍、官谍之类的,都是私人小报,有禁漏,所以有掩护地叫‘新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新闻”一词。小报从出现的那一天起就被视为非法出版物,但它一直流行到清朝。这就是坊间新闻的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