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苦难与荣耀》的思考

“滚滚长江东流,浪花都是英雄。成败转空,青山犹在,夕阳几度。”

《三国演义》的开篇文字缺失,这解释了我在读《苦难中的荣耀》这本书时最大的感触。

在书的开始,我被金一南教授生动而富有哲理的文字所吸引,这真的让人欲罢不能。我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上下班的地铁上读完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上班的路不再觉得漫长。

这本书主要描述了历史上双方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的酸甜苦辣。在这期间,中国* * *产党充满了希望、不确定、迷茫和痛苦。面对挫折,我们党的精英们一次次不畏牺牲、信念坚定地挺了过来,逐步走向辉煌。

有人说,“一部好的作品,应该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辉煌的苦难》就是这样一本书,让读者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经常沉迷于民国旧事,哀叹那些人和事。死气沉沉的晚清被朝气蓬勃的民国取代,中国真正有了青春气息,从中有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乱世出英雄。所谓“乱”,并不是社会政治经济的绝对无序,而是国家失去了绝对的权力,社会失去了绝对的权威。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言论相对自由,思想可以活跃,人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春秋战国三国民国初年都是这样。民国初年,各种颜色的军阀、政治家、理论家你方唱罢我登场,形成了一部波澜壮阔、异彩纷呈的大戏,其中没有一个能留下自己的名字。只有有组织纪律性和崇高理想,有科学理论指导的人,才是英雄中的风云人物,才能走得更远。两党中不乏这样的人才。

中国的繁荣是两党的共同目标,中国的伟大复兴是两党的共同期待。两党精英以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特点,自觉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责任。如果两党和睦相处,两党中的精英有多少是同学,有多少是老乡,有多少是师生,就可以团结起来共同奋斗。但仅仅是因为两党在实现国家富强的具体手段上理念不同,所以很多同学、老乡、师生为了自己的信仰不得不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多少革命者因此而丧命。当年拼死拼活的英雄现在都不在了,还是一片山河之地。现在,在中国* * *制作党的带领下,他们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实力大大提高。这不就是英雄们最终想要的吗?假设当年的英雄都醒来看一眼,会不会相逢一笑泯恩仇?

历史没有假设。残酷的现实是,中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客观上给侵华日军创造了侵略中国的机会,也让中国为抗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红楼梦》中,滩纯曾说,“可知如此大的一个家族,若从外杀之,一时半会杀不完。这就是古人曾经说过的‘百足虫死而不僵’。必须从家里自杀,才能被打败!”熟悉古书的毛泽东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可是,树想平静下来,风却不会停。蒋介石坚持“必须先解决外部世界”。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 *产方是绝对不可能屈服的,而是被迫做针锋相对的军事斗争以求生存。更何况大局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毛主席也是人,不是神。我明白道理,却改变不了现实。这其实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我们不善于接受历史的教训。目前中国还是分裂的。中国* * *能否接受历史的教训,抛开过去,高瞻远瞩,以大智慧推动第三次合作,实现两岸统一,打破岛链封锁,进而对觊觎和侵占钓鱼岛、南沙等领土的国家采取一致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而不致造成某些国家渔翁得利?

看完这本书,我了解了很多细节,也让我改变了一些之前既定的观点。据我现在所知,彭和林彪才是真正负责中国军事指挥的人!我还了解到,红军中甚至还有比林彪更厉害的吴忠浩,甚至还有周浑源,他细节太多,考不过却让毛泽东在赤水吃了苦头。另外,不管是苏联的英雄,还是国民党的英雄,很多人批评前半生,最后也不一定有好结局。读起来真的很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