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唐卡,也叫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指的是一种用彩色缎子裱起来并悬挂起来进行崇拜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其题材涵盖了藏族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古代流传下来的唐卡,多是藏传佛教和当地的教作。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厚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鲜艳的色彩描绘了神圣的佛国世界;传统上,所有珍贵的矿物宝石如金、银、珍珠、玛瑙、珊瑚、绿松石、孔雀石和朱砂以及植物如藏红花、大黄和靛蓝都被用作颜料,以显示其神圣性。
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唐卡,一定要藏起来,照起来。唐卡背面用红笔用梵文写着佛像的头、颈、心,请喇嘛念经,保佑被照亮。很多唐卡的背面都有用红墨水写的隐字,说明这些唐卡自建成后就被寺院或私人活佛藏藏起来供奉了。
扩展数据:
历史渊源:
唐卡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由意大利学者杜梓提出的。他认为,唐卡源于印度古代宗教布画《波陀》,随佛教传入西藏。
博托与韩绘画的区别主要在于画布。汉画多为纸帛,而伯陀则以棉布为主,与唐卡画布一致。另外,在唐卡绘画中,曼陀罗被画成正方形的画布,佛像画布的长宽比例为4:3,与伯陀相同。
2.中国学者谢济生提出唐卡受中原绘画影响。他在《唐卡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唐卡本身并不来自印度。其实它的发展演变过程与汉唐至宋元时期中原地区卷轴画的形成演变过程是一致的。它起源于藏汉接触密切的敦煌,是沿着佛教绘画的道路从藏族条幅画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