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高坝的特产在哪里?
巴荒,又名黄糕,是贵州非常有名和有特色的食物。城里人爱吃巴荒,但苦于缺少原料和工具。既然很难吃,他们就把它归类为点心仔细品尝。农村不缺原料,不缺木甑,但很少有闲功夫做好吃的。因此,当有一个淡季,哪一个将作出反驳,在巴荒将增加一点节日庆祝。
在贵州,巴荒不是某个地方独有的,而是几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吃到。吃的越来越多,但是会有一个对比——其中贵州北部遵义南白镇的巴荒,和贵州中部桂阳清镇的巴荒更好。前者挺大的,像个旧方枕。切一个手指宽的真的很好吃。后者体积较小,大约拳头大小,更适合拿在手上“掰一掰”,自得其乐。
说到巴荒的起源,有一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当时贵州还被称为夜郎。据说当时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正带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黔中的洞主作战。一天,蜀军正在埋锅做饭,忽然有奸细来报告说,有蛮兵进来了。诸葛亮一听,下令出征,几下就打退了贵州洞主的部队。不知道这个诸葛军师是什么意思。赢了就赢了。但他不顾不愿追击的忌讳,不吃这些军士的饭,下令大军乘势追击蛮族大军数百里。这一追没有错,只是为这支军队中的旋翼军着急。等部队回来后,煮好的豆汁和米饭不能浪费。我没带多少食物和草。我该怎么办?诸葛军师看到这种情况,只好命令士兵把没用完的豆汁和米饭混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大木甑里用火煮,以防变质。战士们回到营地,豆汁拌饭已经煮了近两天,又累又饿的战士们赶紧分着吃。没想到的是,这米饭却变成了另外一种形状,不仅颜色发黄,而且味道香甜绵软,吃起来更加美味。士兵们以为是军师用来招待他们好吃的,就三下两下让几个好吃的菜见底。正好老君当地的人遇到了,看到这么好吃,也是模仿这种手法制作的,一代一代延续了一千多年。这不,在贵州就有这么一种美食——巴荒。
巴荒的原料真的像小故事说的那么简单,主要是糯米、糯米、黄豆。但其制作相当复杂,耗时较长。
以遵义南白镇巴荒为例,先将洗净的糯米和黄豆打成混合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至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好的米浆和蒸好的糯米倒入一个大木盆中混合,也可以加入少量红糖。在大木盆里搅拌几次,当米浆里的水分完全被糯米吸收后,糯米就可以揉成一个大大的白饭团了。然后将汤圆依次与洗净煮熟的老笋叶或大竹叶捆绑在一起,然后全部放入大木蒸笼中用火煮熟即可。
由于蒸出来的巴荒色泽鲜红,味道香甜,人们总以为巴荒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进行着色和调味。其实不然。巴荒的黄色和甜味完全取决于这种长时间的烹饪。将糯米与豆浆汁混合,在密闭的木甑中长时间蒸煮发酵,分解出大量糖分,糯米的颜色由白变黄,同时越来越香糯,故名巴荒,这也是巴荒的最大特色——它原本的色泽和风味都是经过数次的制作而成。本色和原味,是美食和人生的境界。所以,巴荒是一道富有气质的美食。
经过20个小时的漫长时间,巴荒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散发出来。趁热剥开竹叶,黄澄澄、晶莹剔透的巴荒顿时映入眼帘,糯糯的、甜甜的、竹香扑鼻而来,渗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胃口大开。
生在贵州,时不时能吃到这种美味,真的是一件“幸运”的事;如果你在贵州旅游,尝不到这种美味,那就要小心它变成“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