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四平镇的四平街和四平与老四平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科尔沁左翼后旗、中旗等诸侯相继招人开垦荒地,致使山东、河北等地大量贫苦农民背井离乡,逃往关东。在昌图府城以北100里处,有一个原本不为人知的小地方。经过十几年的商贾流通,在不经意间成为周边知名的商贸集散地。这个地方叫四平街,就是今天的老四平镇。
关于四平街的成因,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四平街原本是个集市,东边是半拉山门,西边是八面城,南边是八面城。?北面到达奉化县(梨树市)的芦墅,距离在四五十里之间,地势空旷平坦,如同马平川。人们称之为四平街。据清宣彤年间编纂的《昌图府志》记载:“路与巷之距离相近,故名。”但在民间传说中,还有一种说法,说是乾隆十九年(1754),清朝高宗皇帝途经旧四平地区巡视吉林,看到地势平坦,一望无际,赞叹道:真是四平之地。皇帝是金口玉牙。这里形成村落后,人们称之为四平。后来变成了市场,再后来升级为四平街。
四平街的地理位置真的很特别。在清光绪初年(1898)之前,铁路还没有修建,当时的交通主要是陆路。昌图府作为柳条边界外的第一个府,在直接管辖的府之外,辖奉化县(今梨树县)、怀德县(今公主岭市)、康平县、辽源府(今双辽市)。由于府城的地理位置,昌图府只有三条官道。一条是过境公路,从康平县小城子塔子经三家子、新立屯、金家屯、保利屯、大洼、八面城到奉化县城。一条是从府城往西到通江口码头;一条是出城北过兴隆沟,兴隆泉,??从芦墅到四平街。四平街道位于昌图州府北缘,北邻梨树市、奉化县,东北和东南分别与昌图州府所属的辽源州、怀德县接壤。它是这个地区的贸易中心,享有盛誉。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东线铁路更新合同》,决定修建哈尔滨至大连的铁路支线,俗称南满铁路。从宽城子(长春)开始,每30公里设一站,经过范家屯、公主岭、郭家店,现在四平只是第五站。那时候四平叫五站。第五站什么时候改名四平?为什么改名四平?到目前为止,历史学家没有找到很多书面记录。据清二年(1910)编纂的《昌图府志·属地篇》记载:“自南满铁路建成后,商贾迁徙至奉化县第五站,仍沿袭四平街旧名,有一种为市之感。”据《昌图府志》记载,第五站采用四平街名称应为1910年前,因为当时四平街离第五站很近,是重要的商业城镇。四平街利用当时的名声改为四平街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史学界公认的。据网上消息,有本书叫《四平街趣谈》,作者是一个叫安藤岩木的日本人。据他说,他是在1905日俄战争后到达四平的,在火车站站长办公室看到了用俄语写的站牌。站牌的名字是四平街。如果是真的,说明日俄战争前,俄国人把四平市从五站改为今天的四平街站。
五站改为四平街后,与昌图四平街并存了相当一段时间。昌图府四平街何时、为何更名为老四平街,在昌图志中没有准确记载。
在民国五年编纂的《昌图县志》中,旧四平仍叫四平街,但对今天的四平市来说,有时叫五站,有时叫四平街。伪满洲国第二年康德编纂的《昌图县志·疆域篇续》中,老四平也叫四平街。但《续昌图县自治志》中记载,清元年进行城乡议员自治选举时,老四平所在的公积金社社址被称为老四平街,这是老四平街的称谓首次出现在昌图地方志中。又如《昌图县志》续修中民国十九年实行的区村制。全县10区100村,老四平地区是平等村。村公所所在地也叫老四平街。综上所述,民国五年后四平街应改名为老四平街。至于《昌图县志续修》中记载,四平街于民国十九年或更早的清宣彤元年改名为老四平街。后来的编纂者用当时的称谓来描述历史上的地名,应该是错误的。
昌图四平街之所以改名为老四平街,原因很简单。第五站使用四平街地名后,因地处铁路干线,交通便利,商贾云集,成为一个新的贸易集散地,名气越来越大。但在不到10公里的距离内有两条四平街道,给交通、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为了区分两个四平街,昌图原四平街改为老四平街。
老四平街的街字是什么时候去掉的?由于缺乏史料,无法找到。但四平街的称谓一直叫东北解放战争。1947年6月,国民党将四平省、兴安省并入辽北省,确定四平街为辽北省会时,街字被去掉,简称四平市。到目前为止,只能猜测老四平街的街字是否也是同时简化的。
其实四平是东北解放战争四战中最著名的。以后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