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创作中的雅俗关系
优雅的对立面不是庸俗,而是邪恶。
●优雅是一种审美,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品味。
一般来说,俗是指社会习俗、礼仪、习惯。
与高雅相比,低俗是低级、庸俗、平庸的趣味。
●高雅品位是审美,是品味,绝不是有钱有文化的人的专利。
前段时间苏洲发了一个关于苏凡的专辑,叫《有袖的雅事》。精美的装帧不言而喻,其中包含的苏凡历史文化也堪称杰作。后来这本书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我觉得应该是实至名归。折扇传入中国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折扇的历史和生活经历虽然一直有争议,但多为舶来品。这种舶来品一经中国文化的浸润,便成为中国高雅文化无限展示的载体。从扇骨的选材、制作、造型、雕琢、扇面的书画艺术,甚至扇包、扇坠、扇盒等配饰,都体现了文人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美不胜收。无独有偶,日前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日用即道”国际漆器展上,50多位工艺美术家将“人日用即道”的理念发挥到极致,不仅让工艺无与伦比,还融入了高雅文化的现代意识,将漆器延伸到了更高的层次。由此,自然想到一个雅俗的问题。
雅俗没有标准的定义。什么是优雅?什么是低俗?一直以来都有不同的看法。雅俗并不是矛盾的概念,非俗即雅或者非雅即俗的概念其实是站不住脚的。就折扇和漆艺而言,其实都是源于俗,源于俗,而使之高雅,完全是出于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审美趣味。
古人以为雅也是对的。“诗三百首,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可见,高雅的对立面不是庸俗,而是邪恶。于是,古人尊经学为雅学,尊正道之声为雅乐,尊天真为雅善,尊气度为雅量等等,慢慢引申到泛指一切美与高贵。至于雅、雅、闲、雅,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从审美的角度来说,从中世纪开始,优雅就更多地被审美所暗示。
高雅是一种审美,超越大众意识,以文化为基础。这就是常说的,只有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人才能理解美学,达到深刻的审美境界。优雅是一种追求,是对美的境界无止境的追求和向往。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丰富的文化滋养和滋润,同时,人的灵魂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净化和升华。优雅是一种情趣。从来没有没心没肺的优雅和没心没肺的趣味。优雅要融入真情。没有情感因素,就没有审美和追求。优雅呢?
现代人对优雅的理解更多的是物质和境界创造的审美。其实优雅是一种修养。说到优雅,人们更注重对美的材质的欣赏和占有。以收藏为例。今天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当然是来自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然而,万文不断上涨的价格是引导公众染指藏品的最重要原因。再加上各种媒体的炒作,“成功人士”和表演艺术家的加入,将原本是小众行为、吸引全民眼球的大众文化的收藏庸俗化。藏品中铜臭横行,给原本的优雅蒙上了一层金钱的外衣。这种优雅不仅庸俗,而且有点邪恶。另一方面,生活的富足也开始让一些人有了美好的追求。虽然只是表面意义上的优雅,但总是好事,可以理解。不能都说成“附庸风雅”。真正的“附庸风雅”是指那些懂一点,却在大众面前炫耀、标榜的人。审美意识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与生俱来的优雅,优雅是在一个过程和环境中提高和陶冶的。
优雅是一种文化的奢侈品,但这种奢侈品不是用钱来衡量的,更不是用钱买的。
其实优雅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优雅的创造和品味都是我们自己发现的。读书为文,交友下棋,书画饮酒,举止谈吐,甚至与外界环境融为一体,春花秋月,夏日驱寒,都形成了一种优雅韵味的完美结合。同样的东西,因为审美意识不同,对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感受。优雅的创造不是物质和环境的展示,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的审美观念。我们常说的“优雅是自然的”,并不是说优雅是自然形成的,而是没有雕琢的痕迹,而是深厚文化积淀的自然表现。雕之美,不是没有美。《文心雕龙》曾说“以心为文”“雕成人”的情感论,艺术和文章一样,需要注入真挚的感情,但也需要精雕细刻。这种雕刻充分体现了创作者的性格和品位,以达到“雅与味”。诗歌有诗意,音乐有音乐性,艺术有艺术性,人也有个性差异。追求优雅是一种境界的追求。
一般来说,俗是指社会长期形成的时尚、举止、习惯,与雅无关。但与高雅相比,低俗就是低级趣味,庸俗平庸。这种俗与俗往往以一种高雅的面貌出现,以适应缺乏审美意识的人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雅俗。事实上,大众文化和大众文学不是极其高雅的吗?很多针对大众和普通人的艺术形式,经过长期的打磨和提炼,得到了最广大社会群体的认可和接受,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他们真诚而富有创造力。他们怎么会有伤风化?通俗文学中的戏剧、曲艺、小说;流行文化中的民间工艺和技能早已成为高雅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雅文化中所谓的庸俗、低俗的东西,其实并不高雅,只是装高雅而已。
优雅的最高境界是回归简单优雅,而不是故弄玄虚。真正的优雅是纯粹而简单的。虽然不以普及为目的,但是会得到很大程度的社会认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 *雅俗共赏。
不用说,优雅是需要物质基础的。“仓廪间可知礼仪,丰衣足食可知荣辱。”审美意识是人们在基本生活条件下的更高需求,但并不意味着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物质可以产生高雅的艺术和高层次的艺术审美,高雅来自全民文化教育的提高和全社会对文化的尊重和敬畏。
粗鄙也可以形容为风。《诗经》把风放在雅之前,也说明雅是在风的基础上产生的。《诗经》中的风格来自各地传唱的民歌,而《大雅》、《潇雅》则多为贵族文人之作。虽然很多也吸收了民谣的营养,但经过文人的打磨,更加精致。这种俗与雅的共存,绝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同样经得起时间考验,传唱千年的美。
最后,说到优雅,优雅不仅仅是审美和品鉴,更是过程中的情感和趣味,很有感染力。高雅品味绝不是有钱有文化的人的专利,也不是普通人的禁区。多年来,我们过分夸大了艺术的经济价值,使得很多普通人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认为高雅只存在于少数群体中,因此对高雅有一种望而却步的观念。事实上,优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美丽和高贵无处不在。我们这个逐渐富裕起来的社会,还是少一些虚荣,多一些美好为好。我想这可能就是雅趣的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