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职业教育发展史

1.小学

这一时期德国小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德国学校的发展,国家对学校管理的加强,义务教育的引入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德国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并撰写了简短版和详细版两种《要理问答》,使德语逐渐成为德国的宗教教育语言。所以新教地区的小学大多采用德语教学,然后逐渐出现德语学校,有的属于当地教育机构,有的是私立的。

从17世纪到18世纪,德国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霸权,都希望通过教育来培养忠臣和士兵,所以非常重视国民教育。许多公国很早就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将学校,尤其是小学的管理权从教会移交给国家。这是德国小学教育的一大特色。

义务教育法最早出现在16世纪下半叶。1559年,维廷堡公国和萨克森公国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魏玛公国颁布的校规要求6岁至12岁的男女生一年四季都要上学,并规定除节假日外不得旷课一天。1763年,普鲁士腓特烈二世颁布了《普通学校条例》,规定父母必须将5岁至13或14岁的孩子送进学校,缺课的孩子将被罚款。条例还规定了各种学校经费的来源和使用。但从具体情况来看,并不理想。经过30年的战争,德国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由于经济困难,家长不积极,校规很多内容没有得到认真执行,学校经费短缺,基础设施差。特别突出的是,教师普遍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很多乡村教师是牧师或实业家,大部分是裁缝和鞋匠,也有一部分是伤残军人。这些人知识贫乏,只能教简单的读写,最多教一些简单的算术。教学方法是折磨和死记硬背。小学的教学内容多为阅读、写作、宗教教育和歌唱。逐步增加一些算术、自然科学、历史方面的知识。

2.中学

文科中学17世纪到18世纪德国中学的主要类型是文科中学。它招募城市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最富有的孩子,培训官员,并向大学输送新生。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拉丁语和希腊语,然后逐渐加入一些现代汉语和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新学科的教学注重对象和应用。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需要,发展中的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所注重传授实用知识的中学。65438年至0708年,哈勒学院副主教席勒创立了数学、力学和经济学中学。学校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地理、法律、制图和绘图,在教学方法上广泛使用了绘画、科学图表、标本和模型等直观教具。这是一所兼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新型中学。在这所学校的影响下,许多城镇也设立了类似的学校。

实用中学排除了文科中学的纯古典主义倾向,要求教授现实生活和国民经济部门所必需的实用知识。教学方法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实用中学的出现是教育史上的进步现象。

3.骑士学院

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德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学校——骑士学院。它旨在训练年轻的贵族,包括王子,在法庭上担任民事和军事职务。骑士学院在19世纪逐渐消失。

骑士学院为新贵族学生提供优雅的现代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占据首要地位,同时开设神学和骑士训练课程。骑士学院不提倡专攻任何知识,而是要求拓展知识面,帮助学生掌握世界,提高军事能力和宫廷交际能力。这一时期出现的骑士学院不同于中世纪的骑士教育,它具有现代教育的性质和功利目的。骑士学院开设的体育、现代汉语、自然科学等课程,将成为未来德国中学的必修内容。

4.高等教育

德国大学产生于文艺复兴之前,到15世纪,有9所古代大学。17年底到18年初,在新大学运动中成立了一些新大学,如哈勒大学(1694)、哥廷根大学(1737)。

哈勒大学是普鲁士振兴的基石,在德国乃至欧洲享有盛誉。哈勒大学以思想自由和教学自由为基本原则,重视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教学,大学教学采用德语。哈勒大学的特色影响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18年底,德国大学不同程度地扭转了老牌大学的宗教神学和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