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对钓鱼岛最早的记载是什么?
明朝嘉靖十三年,明世宗命李使为使,行人高澄为驻琉球副使,陪同琉球使团。回国后的一年,陈侃写了一本书《使琉球录》(1534)来说明他的皇帝之旅,其中记载了经过钓鱼岛的情况:“五月初一,我等一船六石。还有,从一开始到第二天,牺牲大海上船。9号,隐约看到一座小山,是小琉球。10日,南风刮得很快,小船像苍蝇一样飞来飞去...穿越平家山(彭家峪)、钓鱼岛、黄毛屿、赤屿岛,可看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日夜三天的行程。11号晚上看到了古弥山,属于琉球。彝族人在船上跳舞,在家其乐融融。”这段话说明了两层意思。第一,钓鱼岛是琉球的必经之路,琉球早已被中国海图标注。第二,钓鱼岛属于中国的领土,因为“野蛮人”穿越钓鱼岛“走了三天三夜”,看到“古米山”,很快就高兴到家了。由此可见,钓鱼岛、黄毛屿(黄薇岛)、赤尾屿(赤尾屿)自古以来就不在琉球管辖之下。
戚继光以钓鱼岛为战略防线。
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因倭寇频繁骚扰我海防,明世宗下令时任兵部尚书的柏杨派使者去见日本国王,控制日本人,释放被掠夺的中国侨民。柏杨派出的特使名叫郑顺恭,这是中国首次正式向日本派出的“问责特使”。
郑舜恭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叫《日本镜》(1555),由《万歌》、《海津镜》、《天使之旅》三部分组成。其中关于台湾省、琉球、钓鱼岛的重要记载,成为明代中日、钓鱼岛研究。《长歌·万里》一书中明确记载钓鱼岛属于台湾省附属岛屿:“取小东岛鸡笼山,约十时,取钓鱼岛。由于梅花跨越澎湖、小东、琉球、日本,这个等式也是陈出使琉球时得来的。澎湖岛在春海,一百六十里。”所谓“小东”,是指当时台湾省岛的称谓,明确了台湾省、澎湖、钓鱼岛是中国的。
书中特别强调钓鱼岛属于台湾省岛:“钓岛、小岛、小岛”,即钓鱼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这里之所以强调钓鱼岛,与当时的抗日背景是分不开的。当时戚继光抗战,把钓鱼岛作为战略防线,遏制日本入侵。从此,钓鱼岛成为中国大陆抵抗日本侵略和海盗骚扰的重要阵地。无论是明代郑若曾绘制的万历沿海地图,还是郑若曾与浙江知府胡宗宪共同编制的海图汇编,还是毛绘制出版的《中国海防图》、吴北之《海防二》的《福建沿海沙图》、乾隆皇帝敕令绘制的《昆玉全图》,都标注了“钓鱼岛”、“黄薇山”、“赤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