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植物染色是如何固色的?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发现明矾用于辅助染色,石灰用于固色,盐用于增加亮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亮丝,布匹除了靛蓝就是混沌。明矾和石灰其实都是化学的东西,相当于现在的化学固定剂。
植物染色是指从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含有色素的各种植物中提取色素,对被染物体进行染色的方法。它是指用天然染料对产品进行染色的过程,同时在染色过程中使用从自然界获得的天然染料,不使用或很少使用化学添加剂。
又称“植物染色”、“植被染色”。它含有植物染料(如靛蓝)、动物染料(如紫胶)和矿物染料(如朱砂),其中植物染料应用最广,可利用的材料最丰富。
扩展数据:
中国古代用于着色的材料可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后者是古代的主要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各种植物染料的性质,发明了多种染色技术和防染印花技术,称为“安定片”。各种染料都有其着色原理。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虽然都是颜料,但着色原理不同。
矿物颜料的着色是通过粘合剂使其附着在织物表面,但遇水容易掉色。另一方面,植物染料不是。染色时,它们的色素分子通过与织物纤维的亲和力改变纤维的颜色。虽然颜色是在太阳下洗的,但是不容易脱落或者很少脱落。
在中国古代,印染不仅颜色多,色彩鲜艳,而且色牢度好,不易褪色。古代把青色(也就是蓝色)、红、黄、白、黑称为五色,也是本色和原色。原色混合得到多种颜色,如绿色、紫色、粉色等,也称为中间色。染料的来源分为矿物颜料和植物染料。
百度百科-植物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