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二轻工业学校的历史沿革

第一,改革中的复苏

武汉二轻工业学校的前身是1964创办的“武汉工艺美术学校”,文革期间停办。1979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刚恢复办学时,学校面临着“无场地、无师资、无设备、无经费、无生源”的局面。它四处租用场地,几经搬迁终于落户青山。当初审批规模是400人,发展到1991年,只有350多名学生。在当年市教委组织的办学资质评估中,给了“黄牌”,被定为“停办学校”。

学校还被省市政府授予“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学校”、“校园管理先进学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和谐校园合格学校”等多项称号。连续两年被评为武汉市“文明单位”;2006年荣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2007年被评为湖北省职业培训教学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全国轻工职业教育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

第二,专注管理,崛起

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通过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创造效益。将原有分散的职业院校、电大、技工学校、成人中专、党校合并,实行以普通中专为主、多块牌子、一支队伍的学校管理体制。我们在工作中推行目标责任制,不断完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并于2007年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80年代初,学校只有一台破旧的老车床;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建筑陈旧,被形容为破旧不堪的大仓库。如今,教学楼、学生宿舍、食堂等建筑面积已达5万多平方米,相继建成了数控中心、模具中心、计算机中心、电工电子实验室、机电实验室等实训场所,拥有普通加工设备76台套,先进数控加工设备61台套,计算机1万台套,实习实训设备上千万台。学校建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湖北省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武汉市再就业培训基地。学校逐步探索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一体化,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多功能办学模式。目前职业学校招生异常激烈,我校一直保持每年2000人左右的新生规模,在武汉市名列前茅。在校学生人数已达5000多人。走进今天的二轻学校,看到的是一片绿意盎然、美化了的校园环境,感受到的是一片安静的育人氛围。

第三,树生长的特点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更新观念,特别是通过实施“品牌专业、品牌教师、品牌学生、品牌学校”战略,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就业教育,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学校设有模具、数控、机电、电子、会计、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艺术等七个主要专业,在以服务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强化以技能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制造业发展为方向,不断强化以模具、数控为重点的专业特色;以产教结合为途径,不断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突出实践教学,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瞄准现代制造业发展,大力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

第四,抓质量,促振兴

2007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后,有力推动了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现有的数控、模具、计算机三大实训基地是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配置、高质量管理”的原则建设的。在满足学校实际教学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面向社会开展。

面对职业教育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学习实践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加快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紧缺人才的步伐,办好人民满意、社会满意的职业教育,努力实现“发展亮点在学校,发展亮点在学校”的办学目标。 在教学和培训中办出特色,在职业教育领域打造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