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
现在的历史教科书,在揭示人类社会普遍规律的前提下,注入更多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很重要。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对自己国家几千年来巩固下来的最深厚的感情。”在学习《中华文化的兴起》一课时,屈原通过端午节缅怀屈原,并简单分析《离骚》这首诗,希望学生能感受到屈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古往今来,很多仁人志士都有一种爱国之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各种历史事例都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民族的精神。历史学习在他们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引导他们热爱祖国,需要努力学习才能体会到祖国的强大。这是学生需要从历史教学中学到的。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勇于开拓的历史。历史上通过改革创新给社会带来大治理的事实数不胜数:齐桓公通过改革使齐国强大,成为春秋第一霸主;商鞅变法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孝文帝的改革实现了民族的融合和国家的发展...这些改革都体现了锐意创新、不墨守成规的改革精神,克服了改革过程中的许多挫折和障碍。学生在吸收历史知识的同时,学习他们的勇气和无畏的改革精神。
中学之前,很多同学都知道自己所了解的历史是从影视作品中获得的,所以有时候对历史的理解是有偏差的,比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在学习第十课《秦王扫六合》之前,很多同学认为秦始皇是暴君,除了他的暴政之外对秦始皇一无所知,所以让他们评价秦始皇,他们先说:“我觉得秦始皇是暴君。”所以在第十课之前,我就跟同学说了秦始皇是个什么样的人,等我们学完第十课和第十一课就有结论了。然后学完第十课和第十一课,就开始了一场关于你心目中的秦始皇的小辩论。通过这场辩论,同学们可以明白,秦始皇是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为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也是一位残暴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掩盖不了他的罪恶;他的罪过很深,但这不应该抹杀他的伟大历史功绩。在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时,一定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运用辩证法和唯物史观进行描述。同时我们也要求他们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去衡量古人。在历史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从历史中得到启示。
以铜为镜穿衣,以人为镜知得失,以史为镜知兴亡。历史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但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记住几件事、几个人,更希望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作用,让积累体会历史中的人文精神,塑造健全的人格,懂得正确对待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