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历史变迁及相关故事
看到鸣沙山上金光闪闪,佛数千,于是萌生了挖的心。经过不断的修建,这里成了佛教圣地。中国石窟艺术起源于印度。印度的传统石窟主要是用石头雕刻,而敦煌的莫高窟因为岩石的原因不适合雕刻。
因此,雕像主要是粘土壁画。一般整个洞穴以前是圆形,后来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以壁画为背景,融合了塑与画两种艺术。莫高窟是现存最大的“世界艺术宝库”。
198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建筑、造像、壁画的有机结合上。洞形建制分为禅洞、宫洞、塔寺洞、穹洞、影洞。
彩塑分为圆塑、浮塑、影塑、良塑等。壁画分为雕像画、历史画、故事画、佛教历史画、建筑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
该体系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余个朝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成为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自1900年在莫高窟发现5万多卷佛经中的宗教和世俗文献后,敦煌艺术震惊了全世界,“敦煌学”成为享誉世界的学派。可惜当时主持莫高窟的道士王,却是孤陋寡闻。
几乎所有这些珍宝都是在国外被盗的。现在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围山脚下,是日本捐赠的。敦煌艺术展示中心由敦煌研究院建设,复制了一些原有的大型石窟,使莫高窟的游客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北朝时期,洞穴中的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佛,主像两侧多为二危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雕像背面多与壁画相连。洞穴的顶部和壁上布满了壁画。上面和上半部分大多是天宫艺伎乐。
下半部分是一个魔女或装饰图案。华中的壁画除了千佛之外,主要画佛教、本生缘、因缘的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为鸽子割肉、舍身喂虎、九色鹿舍身救人等。隋唐时期是莫高窟的鼎盛时期。
到了隋代,百洞天的风格由北朝的中央塔改为中央佛坛,群体与以前一样。唐代出现了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壮士的组合。雕像也从早期的“骨瘦如柴,纤巧无比”的造型,回归到了“富贵强健”的模样。
石窟中的壁画主要是大场面的画和简单的变化画。莫高窟中最大的雕像都是唐代制作的,第96窟的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雕像。唐代壁画千姿百态,变化多端,规模极为宏大,展现了一幅壮丽的天国画卷。
石窟在五代失去了生命力,到了宋代开始衰落。莫高窟艺术是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
扩展数据:
敦煌莫高窟的传说:
佛祖出家前的修行事迹,称为“本生故事”。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北魏)北壁壁画中,以画的形式描述了尸体王丕“割肉救鸽”的故事,只画了割肉和称重两个情节。
是莫高窟最早的连环画之一。早在释迦牟尼佛的前身是尸王的时候,他慈悲善良,广修菩萨,只求成佛。为了考验尸王丕的慈悲和心肠,狄石和丕寿节度使约定变成鹰和鸽子。
为生活而狩猎的表演。鸽子躲在国王的怀里,鹰在后面飞;国王表明了拯救众生的决心,鹰抱怨道:“你穿越众生,我不在众生之列吗?”你为什么毫无怜悯之心地抢走我的食物?"
国王说:“我发过誓,如果所有生物都来加入我们,他们就会受到保护。”你需要什么食物?只要说出来,我就会充满你的祝福。"老鹰毫不客气,要求国王“新杀热肉”. "这很难。不杀生,怎么得?"
想想我的身体。我老死病死之后,瞬间就会腐烂发臭。既然老鹰想要,那就给它吧!”于是国王叫人拿来一把刀,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老鹰吃。没想到,老鹰竟然问:“我要你的肉和鸽子一样重。"
别对我隐瞒体重。"国王还命令左右两边把秤砣拿来,这样鸽子就可以停在一头,把国王割下的肉放在另一头。奇怪的是,这个时候鸽子的体重急剧增加,国王的肉也变得比较轻。全身肉切的差不多了,还是小鸽子的重量。
国王和菩萨为了像鸽子一样重,决心放弃自己的整个身体,于是奋力爬上秤砣。鲜血淋漓,身体颤抖,连老鹰都不忍心看。“大王,你这是为什么?只要把鸽子还给我。”?
国王坚持他悲伤的愿望,用手爬上了天平。没想到,一用力,他的肌肉断了,失去控制摔倒在地,但他又捡起了秤砣。他内心坚定,死不悔改,觉得地动山摇,枯树生华,天降香雨,女神唱此菩萨成佛。
国王发愿,“我切骨肉,不怒不恼,不烦求佛,身体立即平静。”一瞬间,身体恢复如初。人们看到的时候,都是悲喜交加。释迦牟尼佛于是成功布施波罗蜜。
原来白鸽是因陀罗变的,鹰是毗湿奴变的。他们用这种方法来试探尸王对佛和普度众生的决心和诚意。
百度百科-莫高窟